中國曾對日本禁運稀土!用這案例帶你了解稀土制裁為何是「七傷拳」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中國稀土出口占全球 90%,可說是中國手中的貿易戰籌碼;因此有不少聲音說,中國可用稀土禁運反制美國制裁。中國過去曾用限制稀土來制裁日本,卻造成稀土價格上漲而競爭對手增產的狀況。而美國分析師分析了該案例,比對中美稀土進出口占比,以及美國本土的製造業情況,得出這個觀點:中國禁運美國稀土制裁效果有限,還會自損供應鏈,可說是「七傷拳」,傷人七分,自損三分。(責任編輯:郭家宏)

美中貿易戰升溫,華府以關稅施壓,北京頻頻亮稀土牌。華爾街分析師指出,稀土無法左右貿易戰,因為美國需求沒想像中大,就算中國以禁運稀土報復,美國也能從其他國家進貨。

中國曾用限制稀土制裁日本

華府 5 月以北京出爾反爾為由,對 2000 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稅率提高到 25%,同時設法切斷中國電信大廠華為供應鏈。中國提高對 600 億美元美國貨品加徵的關稅稅率之餘,宣布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外界認為,稀土是中國另一道殺手鐧。

稀土是 17 種化學元素合稱,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與軍事設備。中國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2010 年與日本為釣魚台主權鬧得不可開交時,北京曾以限制稀土出口制裁日本,如今是否對美國故技重施,備受矚目。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新聞稿,發改委 5 日召開稀土產業企業座談會。與會企業建議強化稀土產品出口管控,保護珍貴資源;發改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緊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真正用好稀土這一戰略資源」。

分析師:美國對稀土需求只占全球 9%,中國禁運稀土衝擊有限

中方將稀土視為可拿來對付美國的武器,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中國即使禁運稀土,對美國也沒有太大殺傷力,無法增加北京的貿易談判籌碼。

投資銀行雷蒙詹姆斯(Raymond James)分析師米爾斯(Ed Mills)與莫查諾夫(Pavel Molchanov)3 日在研究報告中寫道,中國禁運稀土對美國的潛在衝擊有限,「這是我們懷疑北京會在這威脅上『扣板機』的原因之一」。

報告指出,去年中國開採全球 70% 稀土,若衡量真正投入製程的稀土,美國只占全球需求 9%。

富國投資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上週出具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如禁運稀土,將讓運用稀土的美國製造商陷入困境、墊高生產成本、甚至造成產品延宕,但北京不必然因此拿到王牌。

富國投資研究所實質資產策略部門主管拉佛吉(John LaForge)寫道:「我們很難想像,中國如果對境內生產、行銷全球的消費品所仰賴的稀土設限,要怎麼不傷到自身經濟。」

中國對美國禁運稀土,可能損害中國的供應鏈地位

財經媒體 CNBC 報導,中國當年對日本打稀土牌時,稀土價格暴漲,刺激其他國家增加生產。北京此舉也壓抑稀土需求,因為製造商當時順勢減少產品所用的稀土礦物。

一名中國稀土學會成員在電話會議中告訴美銀美林(BofA Merrill Lynch),對美國完全禁運稀土不切實際,因為美國廠商供貨來源能轉向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只是要付出更高成本而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北京如對美國禁運稀土,可能損害中國建立多年的供應鏈地位,並讓日本、南韓等貿易夥伴慘遭池魚之殃,因為美國本土製造業對稀土需求已消失殆盡。

美國製造業外移,境內對稀土的需求不高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美國採購只占中國稀土出口 3.8%,遠不及日本,也比印度、義大利和西班牙少。

關鍵因素在於美國製造業已大舉外移。近 10 年前,北京以稀土穩定供應為籌碼,施壓電動馬達磁鐵、發光二極體(LED)等產品製造商將工廠移到中國。如今,還留在美國的汽車與航太業者,大多從中國直接進口汽車啟動器、飛機機翼等完整零件。

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貿易鷹派人士反而希望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他們認為此舉正好能說服國際企業將製造基地永久移出中國,回流美國或移往其他盟邦,實現美中經濟脫鉤(decoupling)長期目標。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拿稀土當貿易戰籌碼 專家稱對美威脅有限〉。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更多關於稀土的消息

一架 F35 上有高達 414 公斤的稀土元素,美軍的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上?
美澳簽署「稀土」合作協定!在美直接建廠,中國稀土王牌要沒轍了?
【中美貿易戰】日本新發現的 1,600 萬噸稀土,弱化中國的稀土市場地位?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