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5 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 72 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第 11 次修訂國際疾病分類(ICD),正式將電玩遊戲成癮等相關行為列為精神疾病,正名為「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
這份「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修訂版將於國際疾病分類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而國際疾病分類是全球衛生趨勢和數據的的基礎,為各國醫療界廣泛採用的診斷參考,大量醫療研究人員皆對此進行研究。
如何「診斷」遊戲障礙?
而根據 WHO 定義,遊戲障礙具有 3 項病徵,如果出現相關症狀且持續 12 個月以上,就能判定為患有遊戲障礙。
病徵包括:
1. 對於玩遊戲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以及開始及結束等缺乏自制能力
2. 遊戲變成生活最優先事項,凌駕於其他興趣及日常活動之上
3. 即使出現負面後果,例如被開除或多日曠工,仍持續甚至投入更多時間玩遊戲
也就是說,要連續一整年都對遊戲的注意力大於生活、家庭、工作、戀愛,並開始損害其日常關係,才有可能被診斷為遊戲障礙患者。
但並不是所有研究人員都同意這一項疾病。一名研究公共心理健康的獨立合同人 Michelle Carras 表示,電玩、網路以及智慧型手機已經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文化,因此不能單獨針對電動遊戲,而是應該要從社群網路的使用、對科技依賴的整體角度去研究。
電玩為國家經濟支柱之一,韓國表示反對
世界衛生大會的這項決議會對電玩界造成什麼影響?每年電玩產值能超過 30 億美金(約 948 億新台幣)的遊戲大國南韓,立刻對此表達反對。
根據中央社報導,南韓保健福祉部表示,將接受 WHA 的決定辦理相關手續,會在 6 月組建文化體育觀光部等有關部會、公民團體、家長團體、遊戲企業、醫療小組、法律界參與的協商機制並尋求共識。
不過,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則表示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將電玩成癮列為疾病並不恰當。希望如能由國務調整室或統計廳主導更加客觀的協商機制。
參考資料:
1.《unwire.hk》:〈世衛WHO正式列「遊戲成癮」為精神疾病 三大症狀界定玩家是否成癮〉
2.《TIME》:〈‘Gaming Disorder’ Is a Now an Official Medica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WHO〉
3.《中央社》:〈世衛將電玩成癮列精神疾病 韓國反對〉
4.《WHO》:〈Gaming disorder〉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科普家長一下】電玩上癮的孩子,大腦都出現什麼變化了?
別說電玩害了你兒子:經過設計的電玩世界,和你親手幫兒子設計的人生有何不同?
【台灣的強項不該埋沒】台灣曾為電玩第三大國,那份驕傲我們為何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