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Orange 編輯部推薦好書:《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圖鑑》
對於經營者或是上班族,都有業績壓力或是營運目標需達成,究竟該如何有系統地找到執行方向?
作者小野義直、宮田匠,前者是 AND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已協助超過 1,000 家零售、服務業公司完成從架構設計到溝通策略的工作。後者為 AND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負責撰寫關於企畫書製作、商業框架應用之專欄。
以下將提供 3 種評估方法,幫助你一步步思考,如何有架構地解決團隊痛點,準確規劃並加快達成目標!
策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在考慮大局的狀況下所進行的綜合準備、計畫與方略。也有人將它定義為「達成目的所需的腳本」。
首先,我們得掌握思考策略前後的流程。一個組織裡最高層次的目的,就是「這個組織存在的目的」,我稱為經營目的或經營理念;其次是經營目標,也就是「這個組織想達成什麼」。接著必須思考達成經營目的和目標所需的整體策略。
整體策略攸關整個組織,是屬於經營層次的策略。整體策略下方還有個別策略,也就是以各事業、各專案、各部門為單位的策略。整體策略與個別策略的區分,會隨組織規模而異。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同時擁有攸關整個組織的整體策略與個別策略這兩種觀點。一旦決定策略,就要思考為了實現策略所需的具體方法,也就是戰術,並規畫執行業務。

3 大方向構思策略,找出競爭優勢
討論策略走向時,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擁有競爭優勢」的意思是指「擁有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經營資源,並能靈活運用」。為了創造競爭優勢,我們必須思考「要投入什麼樣的市場」、「要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服務」、「要用什麼方法提供」等策略方向。
例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三個基本策略」(如右圖)。這是一種用市場範圍與有利策略的矩陣, 來思考自身公司策略走向的方法。透過這方法,我們可以三個方向來構思策略:
一是將整個業界視作目標, 以成本來決勝的「成本領導策略」(Cost LeadershipStrategy)
二是以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獨特性來決勝的「差異化策略」(Differential Strategy)
三是將資源投資在特定客群上的「集中目標策略」(Focus Strategy)
在這個步驟,我將介紹有助掌握策略走向,並評估自己應該往何處發展的框架。
我們挑選許多能同時涵蓋整體策略與個別策略的框架,從「產品組合矩陣」到「定位圖」皆屬此類。
評估框架 1 :產品組合矩陣

俯瞰自身公司整體概要,思考策略

基本概要
「產品組合矩陣」(Product Portfolio Matrix, PPM)是使用以「市場成長率」與「相對市占率」為兩軸所構成的矩陣,分析自身公司經營的事業、構思策略的框架。矩陣中的四個象限分別稱為「明星事業」(Star)、「問題事業」(Question Marks)、「金牛事業」(Cash Cows)與「落水狗事業」(Dogs),而事業的規模則以圓的大小來呈現。
產品組合矩陣的前提是「市場成長率愈高的事業,業界與競爭對手的變動就愈大,因此需要愈多資源」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