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戰重燃!中美談判破裂,美國調高中國的 2000 億進口商品關稅,從 10% 提升到 25%;中國也不甘示弱,調高 600 億美國進口商品關稅;而川普再放話,要對 3000 億中國商品課稅。然而,中國握有一項強大把柄:稀土金屬。
稀土金屬是指元素週期表第 Ⅲ 族副族的鈧、釔二元素,與鑭系元素共 17 種化學元素的總稱,它們是許多科技產品,例如手機、電動車的必要元素,有「工業維生素」之稱。中國是全球稀土金屬含量最高的國家,並掌握全球 9 成的稀土供應量,如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必定衝擊科技發展。
去年,日本在領海發現 1,600 萬噸的稀土;日本高度仰賴中國稀土,也是美國的盟友,日本的這個發現,可以降低雙方對中國的依賴嗎?
日本發現 1,600 萬噸稀土,可供全球使用百年
2018 年日本宣布,在南鳥島(位於日本東南方海域)發現高達 1,600 萬噸的稀土,若成功開採,將可全球使用數百年,日本也會成為稀土大國,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目前中國供應的稀土,佔全球稀土交易量的 9 成。
美國地質研究所(United States Geoglogical Survey)在 2017 年預估,全球稀土礦藏有 1.2 億噸,其中中國 4,400 萬噸、巴西 2,200 萬噸、俄羅斯 1,800 萬噸。新發現的日本 1,600 萬噸,在這些稀土大國之中也是可觀的分量。
然而,日本想開採稀土,不是那麼簡單。
日本稀土位於海底,開採難度高
最困難的原因,在於日本的稀土礦藏位於海底。
專門研究金屬礦物的艾達馬斯情報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卡斯提魯斯(Ryan Castilloux)表示,陸地上的稀土礦場,從發現到生產至少需要 10 年的時間,海底的難度可能更高。日本仍在非常初期的階段。
其他專家也指出,海泥的稀土密度不到 1%,而卡斯提魯斯進一步表示,光是生產 1,000 噸稀土,就需要超過 100 萬噸海泥,「全球其他已知的陸地上有數百萬噸的稀土礦藏,就我來看,是更有吸引力的選項。」
稀土含量並不低,難的是開採與提煉
稀土金屬雖然有「稀」這個字,但它們實際上含量並不低,其中鈰是地殼中第 25 豐富的元素,比鉛還多。然而稀土元素的分布非常分散,要找到聚集度高、具開採價值的礦床並不容易。此外,稀土元素常與其他元素結合,又很難分離,增加開採與提煉的成本。
因為稀土礦分散,密度又低,因此開採必須要挖掘大量土方,會損失大量土壤,並造成塵土飛揚,引發空氣汙染。而日本的稀土位於海底,密度又更低,開採勢必付出更大的環境成本。
中美貿易戰,美國不想拿稀土「開刀」
近年中國打擊非法稀土礦場並限制出口,再加上電動車的發展,提升稀土元素的需求,讓稀土價格攀升。近期中美貿易戰爆發,稀土雖然沒有捲入中美的紛爭之中,然而中國握有全球 9 成的稀土供應量,如果真要拿稀土開刀,將會對美國的科技產業造成衝擊。美國對中國的課稅清單裡沒有稀土,也是這個原因。
中國稀土含量世界第一,然而稀土含量第二大的國家卻是「美國」,只不過美國早在 2002 年,就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向中國進口。如果美國真要開採,可供應世界上百年的需求。
如果拿近年的頁岩油做為類比,因為美國研發新的開採技術,讓頁岩油的開採具有商業效益,美國也因此成為石油產量最高的國家,降低中東的影響力。或許未來,日本開採技術到位,或是美國改變政策,開始大量開採稀土,市場話語權將會因此洗盤。但現在,中國仍是稀土元素的大國。
參考資料來源:
1. 《香港01》:〈日本發現大型稀土礦 夠全球使用數百年 將研官民合作開採〉
2. 《中央社》:〈日本海域發現稀土 專家:開採恐不易〉
3. 《科技新報》:〈日本海域發現稀土,專家:開採恐不易〉
4. 《癮科技》:〈日本發現超巨量稀土!別被名字誤導,「稀」土並不稀有〉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中國抓到把柄了!美國課稅避開珍貴金屬「稀土」,完美披露美國供應鏈痛點
【中美貿易戰】中國手上的最後王牌,學者:只要禁止稀土出口美國就會「非常慘」
【一夜致富】日本發現海底寶藏,1600 萬噸稀土足以供應世界百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