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自動駕駛能更降低汽車共享平台成本,Uber 和 Lyft 兩大公司一直在積極發展該領域。從 2017 年就傳出Google Waymo 將和 Lyft 合作,而 Uber 的無人車計畫因為去年 3 月在鳳凰城發生撞死人事故而被迫暫停,也造成自動駕駛產業的衝擊。近日,Waymo 重新宣布,即將在 Lyft 平台上架無人駕駛車。(責任編輯:方禹涵)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部門週二公布,其自動駕駛車將提供給 Lyft 共享乘車的鳳凰城用戶使用。
Waymo 執行長 John Krafcik 表示,「未來幾個月內,我們將部署 10 輛 Waymo 在 Lyft 上,這是第一步。等 Waymo 的車輛在該平台上架後,Lyft 該地區的用戶就可以在 Lyft 的 app 上直接選用 Waymo 的車輛,在符合條件下使用。」
Waymo 去年取得監管部門核准,並在鳳凰城開始運作其無人駕駛車,並有人力監督介入,其計畫方案稱為「Waymo One」。
目前市面上尚無真正的無人駕駛車,但共享乘車企業迫切盼望真正不需人力監督的自駕車快點來臨,「自動駕駛機器人」有助於 Lyft 和 Uber 這一類共享汽車公司削減成本,以及其平台上的人員駕駛相關責任,Lyft 也在發展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
特斯拉的野望
在 Waymo-Lyft 結盟消息傳出的前幾週,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稱,特斯拉明年應可擁有 100 萬輛車作為機器人計程車上路的能力,這些車應可為車主每年進帳數萬美元。
特斯拉 2016 年開始談論自駕技術的野心,當時馬斯克稱他們 2017 年晚期可以進行免手駕駛的全美之旅,但迄今還未完成這項任務,甚至還沒宣布其運作無人駕駛運輸網路取得任何監管單位核准。
附帶一提,由於 Uber 自駕車先前發生一宗死亡車禍,該車於鳳凰城外撞死一名夜間過馬路的女性行人,致使 Uber 暫停了在舊金山、匹茲堡、鳳凰城和多倫多的自駕車試行計畫。
Lyft 上市首季財報巨額虧損
Lyft 週二公布上市以來首季財報,雖然巨額虧損,但該公司稱其活躍用戶大增長。Lyft 收盤下挫 2.03%,盤後續跌近 3%,暫報 57.65 美元(約 1780 新台幣)。
關鍵財報數據
每股虧損: 經調整 9.02 美元
營收: 7.76 億美元(約 240 億新台幣) vs. 7.394 億美元(約 228 億新台幣) (Refinitiv 調查的共識預期)
活躍用戶群:2,050 萬人(去年同期為 1400 萬人)
自每位活躍用戶所得營收:37.86 美元(約 1170 新台幣)(去年同期為 28.27 美元)
Refinitiv 調查的分析師原本共識預期該公司每股虧損 1.81 美元(預期範圍自每股虧損 0.63 美元到 4.73 美元),因為缺乏該公司的數據資料比對,雖然如此,Lyft 的虧損仍相當巨大。
雖然深度虧損,但仍較 Lyft 去年表現改善,因為去年同期 Lyft 非 GAAP 的每股虧損 11.40 美元。會後法說會上,財務長 Brian Roberts 表示,公司預計今年虧損就會到頂。
針對第二季,Lyft 預期營收介於 8 億至 8.1 億美元(約 247 億至 250 億新台幣),全財年營收介於 32.75 億美元至 33 億美元(約 1,013 億至 1,021 億新台幣)。
Lyft 上市以來交易不順,上個月跌幅超過 20%,目前較 IPO 價格(每股 72 美元,約2 200 新台幣 ) 下跌近 13%,當時上市估值高達 200 億美元(約 6 千 1 百億新台幣),在預期範圍的頂線,然而現在市值已縮水至 170 億美元左右(約 5 千 2 百億新台幣)。
TO 編按:汽車共享真的能讓城市車流更快速嗎?
Lyft 和 Uber 是兩大汽車知名共享平台,兩家公司也都在去年準備上市(Uber 預計於本月正式上市)。他們都號稱能利用共享的便利性減少城市的交通堵塞,也都在積極發展無人車計畫。然而他們真的能降低車流量嗎?
近期一項舊金山交通管理局(SFCTA)與肯塔基大學土木工程副教授 Gregory Erhardt 的研究恐怕不認同。研究指出,Lyft 和 Uber 可能是舊金山(兩家公司皆起家於此)近年惡化交通阻塞的最大貢獻者。
汽車共享平台其實每年會增加上千億的駕駛里程數,反而更造成城市交通的壅塞,從共享汽車開始流行的 2010 年到逐漸普及的 2016年,舊金山的的平均行車速度下降了 13%。
但 Lyft 的發言人 Erhard 回應並不同意這項結果:「該研究忽略了貨運、商業物流和旅遊業可觀的增長。」
能降低 Lyft 和 Uber 成本的無人車,是否會更惡化城市交通堵塞和空氣汙染?
(資料來源:〈Uber and Lyft are the ‘biggest contributors’ to San Francisco’s traffic congestion, study says〉)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Lyft上市首季巨額虧損 但用戶激增!結盟Waymo推自駕計程車〉。首圖來源:wiki,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美國為了 Uber 寫了封信給台灣政府,質疑政府對外資「不友善」
【Lyft 正式 IPO!】身為首個上市的共享汽車業者,Lyft 的商業模式能帶來穩定獲利嗎?
有一種創業叫「狼性」不夠!車輛共享 Lyft 無法超越 Uber 的致命弱點在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