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孩子電玩玩不停怎麼辦?
許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孩子玩電玩時,中途關掉電腦肯定會讓他們大發雷霆,他們會怒吼、質問或者摔東西。但如果是拿走他們的漫畫或樂高玩具,卻不太會激起如此激烈的反應。電玩的魔力是什麼?
始作俑者是「大腦」
美國兒童心理研究所的 Michael Milham 博士說,這些激烈的反應並不一定代表孩子對遊戲成癮,而是跟他們的大腦發育狀況、多巴胺分泌量的驟變有關。
Milham 博士在多次研究經驗中發現,孩子也不希望自己「電玩上癮」,但卻無法自我控制。這樣的掙扎其實和孩子們的生理發育息息相關。
首先,孩子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尚未發育完全,而前額葉皮質是大腦中控制衝動和慾望的關鍵。
電玩被突然關掉時,孩子會需要面對娛樂被剝奪的負面情緒,而當他們無法完全控制自我情緒時,就有可能產生激烈的反應,即使他們心裡也不願意。
第二個因素是多巴胺(Dopamine),這種腦類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愉悅、興奮情緒的傳遞,會影響動機、專注力,能讓我們熱衷於某事物,也是導致成癮的原因物質。
而根據研究顯示,打電玩時,確實可以看到腦中的多巴胺大增。所以當孩子玩遊戲突然被打斷時,如同強行戒斷激起愉悅的物質,將導致多巴胺分泌的驟降,使得孩子情緒不穩定。
建立每日「電玩」時間
電玩的設計能產生刺激、興奮,使人投入其中,就某方面而言,是良好的現象。只是對於較難控制自我的人,最好就要控制玩遊戲的頻率。
對此,Milham 博士提出了兩點建議,讓家長和孩子溝通,維持日常生活的正常作息。
第一,建立明確、持續性的每日電玩時間規則。
第二,在電玩時間以及就寢前,規定一個過渡期。
他表示,重點在電玩成癮之前,要能約束、引導孩子們電玩時間。最好還能利用假期和孩子互動,親自示範放下電子產品進行其他活動。但如果孩子們已經電玩成癮,並造成作息混亂的問題,還是應該尋求專家協助。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 Wikimedia)
參考資料
1.《WSJ》:〈玩游戏时,孩子的大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2.《yamNews》:〈【醫學常識】當心孩童患電玩失調症〉
3.《關鍵評論》:《操縱你的多巴胺,操縱你:電玩裡的心理學陷阱》
更多和「大腦」有關的文章
用科學角度解釋什麼是「鬼壓床」:你的大腦醒了,但身體還沒
【上癮是種腦部疾病】注射藥為什麼比口服藥更容易成癮?原因出在大腦的運作方式
腦科學的秘密:你一直掏錢看《星際大戰》、漫威電影,是因為大腦抗拒不了「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