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TTA 5 大最強新創】矽谷新創 Lucid 怎麼結合 AI 與手機「雙鏡頭」,就讓人們做一場清醒夢?

Lucid 團隊。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科技報橘 TechOrange》16 日首次揭開台灣創業推手「台灣創新創業中心」(TTA)的神秘辦公室,但我們不只要開箱 TTA,更精選 5 大新創 ,與讀者一同了解:這些最強大的團隊是怎麼煉成的?

接下來要與各位讀者見面的是:Lucid,他們是一間矽谷新創企業,他們怎麼靠幾乎已成為現代手機標準配備的「雙鏡頭」,打造出基於 AI 與深度成像技術的解決方案呢?除了能讓 3D 相機達到零硬體成本,甚至還能應用到監視器、自駕車等方面。

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videos/2306965309625606/

Lucid 從公司名稱開始相當特別。Lucid dream(清醒夢),意指在意識清醒的時候所作的夢,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夢時做的夢」。

Lucid 台灣 BD 蔡承志(Jeff)受訪時說,「其實 Lucid 這個英文單字,像是 Lucid dream,就很像是那種半夢半醒之間很真實的夢境,這就我們在做的,建立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橋樑。」

以下是《科技報橘》採訪 Lucid 業務拓展經理蔡承志 Jeff 的內容

Lucid 小檔案

  • 創立時間:2015/1/8

Lucid 創立於 2015 年,成立於美國矽谷。「那裏也是我們的總部,」Jeff 向《科技報橘》介紹,「在台北這邊的夥伴們日益多起來,現在已經到 8 位了,都是全職員工,還持續在招募當中。」

Lucid 的團隊由專注在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跟人工智慧(AI)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博士 Adam Rowell,以及 UC Berkeley 的碩士 CEO Han Jin 共同創立。

「他們倆個遇見之後就一拍即合,當初就決定要做 VR、AR 相關的題目。」Jeff 口中的一拍即合的相遇,造就了現在成長茁壯的 Lucid。

Lucid 曾做過全世界第一台 180 度 VR 相機

「但一開始我們也沒有想像到會走到今天這樣。其實我們也做過硬體,但現在講到 Lucid,都是『軟體公司』,是因為硬體現在我們已經不做了。」

「我們一開始是做全世界第一台 180 度的 VR 相機,但是現在希望大家記得我們的是 AI/3D 相機軟體公司。我們還是需要硬體的支持,只是這些硬體廠商就會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客戶,」Jeff 說。

錢要靠自己掙!Jeff:我們不瘋資本操作那一套

當被問到 Lucid 過去有沒有達到什麼樣的「募資里程碑」以及現在的資本額時,Jeff 和我們分享了 Lucid 的理念。

Jeff 回憶,「我們之前募 Seed Round,也就是募種子輪資金的時候已經滿久了,是 2016 年的時候,總計到現在是 260 萬美金(約 7800 萬新台幣),」

「那台灣這邊,因為 Budget 是從美國那邊來,但我們滿相信『要靠自己賺錢』這件事,就是要 B2B ,而不是 B2VC,一直去募資。」

Jeff 說,「矽谷那邊其實也很瘋『資本操作』,那我們並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我們相信要靠自己賺錢,所以到中、後期我們都不急了,因為自己已經能夠盈利。」

談到 Lucid 現在的發展,Jeff 向《科技報橘》說,「我們還是有在募 Series A,只是我們希望加入的投資人,都是能夠帶領我們去到不同的產業、發展得更好的。」

今年快馬加鞭!拚 B2B,也拚 B2C 的 3D 特效相機

Jeff 向我們介紹,「Lucid  現在的產品以軟體為主,我們正在進行中的包含兩個面向,」

「B2B 方面還是 AI 的深度成像軟體,這還是基於雙鏡頭裝置沒有變。只是它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產業中,比方說不只在手機,像是 3D 相機這些都已經做完、出過了,同時我們也跟一些國際手機大廠合作,甚至還可以做到 Security Camera 的安全監控、IoT、自駕車等。」

至於面向一般大眾的目標,Jeff 透露道,「Lucid 正在做的是 B2C 的 App,也是一個有關 3D 相機的 App,現在還沒有 release。」

3D 相機 App 下個月上線

「有看過 Facebook 的 3D Photo 嗎?它是不是沒有很趣味,因為它沒有說編輯得很好,」Jeff 說,「所以其實我們現在在做得就是補強這部分,我們現在在做的 3D Photo App 可以讓使用者去「編輯」,還可加上相框等等這些特效,而且這些特效還是 3D 的!這樣子的效果就會非常好。」

被問到這款 App 的名字,Jeff 頓了一下,笑說:「因為還正在開發,所以名字還沒取好,」但他說,這款 App 預計會在下(5)月上線。

面面俱到!Lucid 靠 3D 成像算法壯大生態系

不只想到與手機大廠 B2B 的合作以及 3D 相機的 B2C App,Lucid 其實還有一項祕密武器。

Jeff 向我們透露,「我們還有另外一件正在進行的事情,就是 3D 成像算法。」

他解釋,「Facebook 的 3D Photo 其實是需要一個 3D 成像算法,大家 PO 上來的深度、它能夠吃的格式之外,它還可以在 2D 的螢幕上成像,」Jeff 說,「這算法我們也有,這也是屬於 B2B,我們也拿這一部分的技術來去談合作,就讓這個生態系越來越大、日益茁壯。」

Jeff 總結道,「Lucid 相信的世界,是大家都可以很輕易地去看到 3D、去拍 3D,所以我們才做這樣的事情。」

Lucid 已與知名國際大廠展開合作

有關 Lucid 達成的里程碑,在 B2B 部分,Jeff 保持神祕語氣。他談到,目前都已經在跟知名的手機大廠談合作,「今年這些手機大廠會推出搭載我們軟體的產品。」

在手機 App 方面,Jeff 說,希望這個還未命名的 App 能在下個月正式上線。他給了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希望可以在 3 個月內,我們可以達到 1、200 萬的下載、使用者去使用這個 App,去用我們裡面的相框,去 Po 在 Facebook 或我們有合作的平台。」

而有關 3D 成像算法,Jeff 說,希望能在 3 個月內跟 Instagram、Snapchat 等平台合作。他突如其來地透露了一個大咖合作夥伴,「其實我們已經有在跟 Facebook  合作了。」

找投資人、合作夥伴都不容易

Jeff 說,其實無論是找投資人或合作夥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還好這個工作主要是我們 CEO 在處理,當然我們 CEO 也是很強啦,他會透過各種管道、各種社群、人脈的擴散,在不同的場合宣傳我們的理念與團隊。」

在尋找投資人方面,Jeff 說這當然少不了加速器的幫忙,「我們會透過這些組織、加速器的幫忙,讓他們加入我們,一起把這項技術推到世界各地。」

談到尋找合作夥伴,Jeff 透露道這其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個人認為,因為我們做的事情是整個產業的趨勢,比如說電腦視覺 + AI,那各大手機廠其實都有這個認知,只是他們不知道『原來雙鏡頭其實是可以解決硬體成本、硬體裝置的問題』的,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大廠知道這件事,並且通過驗證。」

Lucid 未來目標:希望 20 人團隊能翻倍成長

談到未來目標,Jeff 分成了團隊、收入、B2B、B2C 等面向。

在公司收入(revenue)部分,「因為我們是矽谷公司,所以今年 revenue 目標要達到數千萬美金的規模,因為就像我之前講的,要會自己賺錢,而不是靠 VC 或是 Funding。」Jeff 說。

而在 B2C、B2B 方面,「就是我剛剛說的 App 要上線了,同時希望能與更多廠商接洽,在今年一起推出產品。

這些 B2B、B2C 的動向就又會帶到公司收入,「希望能在今年達到數千萬美金的規模。」

談到團隊,Jeff 說,「我們現在是 20 人的規模,希望今年能成長到再一倍的規模!

Jeff 打趣地回憶,「去年在台北其實只有我跟另一位同事,沒想到可以走到今天這個規模,然後還在繼續招人,」他偷偷地說,「只有兩個人都時候我還想說『這樣真的靠譜嗎?』」他大笑,「但一路走來也到現在了。」

關於台灣創新創業中心 TTA

為了加速台灣創業者的國際化發展與加速台灣新創接軌世界趨勢,科技部於 2015  年創立了台灣創新創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