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航太產業是人類高階科學領域之一,許多項目還在研究中,科學家還發現太空人的免疫系統和 DNA 在太空中都會發生變化。
近期一項研究指出,人類最大的太空站 ISS 上竟然滿是細菌。那免疫系統改變、又無法接受地球醫學治療的太空人該怎麼辦?(責任編輯:方禹涵)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國際太空站(ISS)可以承載 6 名太空人,可說是他們的家,但 NASA 科學家發現 ,國際太空站裡充斥著能誘發疾病的細菌!目前已知在飛行器表面繁殖的許多有機體,會形成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或真菌生物膜。
NASA 研究團隊近期在期刊《Microbiome》發表了一項他們研究中的新發現:第一個在太空封閉系統中的全面性細菌、真菌目錄。
最嚴重的是,研究團隊指出,微生物在地球上引起腐壞的能力,也可能造成機械的堵塞,而對國際太空站的基礎設備形成嚴重破壞。
在太空中,細菌是否也有一樣的破壞作用?
太空人是促成太空站細菌生態的主因,這些微生物大部分都與人類有關,且與地球上的健身房、辦公室及醫院的類似。包括所謂的「機會性病原體」,例如生長在皮膚和鼻腔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活在人類消化道的腸桿菌。
雖然它們可以在地球上引起疾病,但目前還無法確定它們對國際太空站的居民會產生什麼影響。
「特定的微生物在地球上的室內空間中,已經證明會影響人類健康,」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 Kasthuri Venkateswaran 博士和共同研究員說,「這對在飛行中的太空人更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免疫力已經改變,且無法獲得地球上的精密醫療措施。」
國際太空站形成的極端環境
在這項研究之前,因微生物在傳統的培養皿檢測法中不易判別,而無法了解太空站上的微生物群。
現在該研究團隊使用傳統培養技術和基因測序方法,讓太空人在為期 14 個月的 3 次飛行任務中,在國際太空站上收集 8 處的表面樣本並進行分析。採樣處包括觀測窗、廁所、運動平台、餐桌和睡眠區。
「國際太空站是一個完全密封的封閉系統,受到微重力、太空輻射、高壓二氧化碳和和通過高效濾網(HEPA)的再循環空氣影響,可視為是『極端環境』,」Venkateswaran 博士說,「而這通常是細菌能蓬勃生長的環境。」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除了可用於加強太空人、太空旅行的安全,且有助於打造未來更安全、乾淨的太空環境,以及地球上的醫院及製藥無菌室。
參考資料:
1.《Engadget》:〈The ISS is crawling with nasty bacteria〉
2.《世界日報》〈太空人「不寂寞」 最新期刊發現:太空站布滿細菌〉
3.《CNET》〈ISS is basically a bacteria-filled locker room, study find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 NASA)
延伸閱讀
【人類首次凝視宇宙深淵】首張黑洞照片即將曝光,台灣是第一波直播城市!
人類存亡挑戰再加一!超級細菌基因現身北極,30 年後成千萬人致死主因
登月過程不忘「自拍」!以色列太空船拍地球、拿紙板實在有點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