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我們對拾荒者的第一印象是甚麼?低薪且工作環境低劣,不僅要從垃圾箱里撿紙箱、 衣服、瓶罐,工作還要面對外人的眼光。
但矽谷有個老兵卻顛覆了我們對拾荒者的印象。住在舊金山的奧爾塔(Jake Orta)因為地利優勢,住在矽谷富豪區,附近甚至住了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他單靠撿富豪的垃圾,預計每天從中賺取大約 30 至 40 美元(約台幣 900 至 1200 元),而每週收入能達到 300 美元(約台幣 9000 元)。
拾荒者?不,他是「尋寶者」
56 歲的奧爾塔很意外人們丟東西的功夫,在垃圾筒中曾找到過名牌牛仔褲、球鞋,甚至是 iPad、手錶,還有「大麻」,無其不有的垃圾裡讓他產生更多的樂趣與成就感,所以他曾開玩笑地認為自己並非一位拾荒者,更像是位「尋寶者」。
解決部分城市垃圾量問題
然而,拾荒這份行業並非只有奧爾塔,甚至可以分成兩種形式:
一種是在城市中開著破舊的皮卡車,穿梭在舊金山,進行工業規模的蒐集回收物,但這車隊卻會減少市政的收入,甚至導致更高的垃圾處理費用。另一種則是奧爾塔這類,目標是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這些垃圾最終會全部被埋進城市的垃圾坑,形成一個城市的巨大垃圾游泳池,所以有了奧爾塔這類拾荒者的存在,可以說是幫忙市政減少一部分的垃圾量,最終這些被檢拾到的垃圾會流向市場出售,重新賦予價值。
反映美國資本主義陰暗面
最後試想想,對比矽谷富豪區所住的 1000 萬美元(約 3 億台幣)豪宅,在幾步之遙的地方,是拾荒者滿溢垃圾的政府補助單間公寓,天堂地獄的差別,貧富差距的現況,這些拾荒身影也許是值得深思得另一面向的資本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
1.《紐約時報中文網》:〈以祖克柏的垃圾桶為生〉
2.《Daily Mail》:〈The Air Force veteran who makes a living from Mark Zuckerberg’s garbage: How this ‘treasure hunter’, 56, earns $40 a day by selling discarded iPads, designer jeans and vacuum cleaners he finds in trash cans of mega-rich San Francisco residents〉
3.《ETtoday 新聞網》:〈他在祖克柏家附近撿破爛!靠矽谷富豪垃圾維生 每周進帳9000元 〉
4.《經濟日報》:〈在祖克伯家附近撿破爛 他靠矽谷富豪的垃圾維生〉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我很窮,但還是得活著
27 歲,我沒有存款,忙忙碌碌又很窮
為什麼窮人永遠無法翻身?因為整天都在追逐沒用的「佔便宜」快感
沒預算行銷術:窮到見鬼的新創,如何用「超怪」行銷手段直搗金字塔頂端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