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監控系統無法只透過 AI 完成,攝影機會有死角,保安人員容易缺乏效率。要降低營運成本又要達到高安全監控的標準,工廠需透過無人機做自動化轉型,與 AI 協作達到真正的「智慧安全」。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晶片設計的技術核心,科技園區、工廠內的機器設備維修監察人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科技園區與工廠的廠區安全尤其重要,不僅設備需定期維修避免開發延宕、生產良率降低或甚至是人員傷亡,此外工廠還得配置人力做巡查、應變、查勘、記錄的工作。不過普遍園區腹地廣大,若單由警勤人員一間一間檢查相當沒效率,所以除了人力成本是台廠得固定負擔成本,如何有效且精準地掌握設備安全,更是工廠一直在尋找的智慧轉型解決辦法。
用懂得影像辨識的無人機取代人類巡邏
液晶背光模組製造龍頭中光電的子公司——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就在去年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透過搭載 AI 影像辨識的無人機系統,又稱「智能自主安控無人機」,讓機器代替人類巡邏、監控廠區異常反應。
智能自主安控無人機以感知融合系統為核心,搭載 NVIDIA Jetson TX1 嵌入式高速運算平台,讓無人機運作時能透過影像追蹤物件,且同步上雲傳到監控中心,提供監控人員最即時的安全資訊。除了自動巡邏,無人機還能精準降落、自動充電,省去人類控管的時間成本,實現最省時省力的安全監控。
打造 3D 安全網,第一手掌握工廠所有資訊
2018 年,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獲經濟部補助,並完成多次場域驗證(POC)。智能自主安控無人機也在群創光電竹南廠做實地檢測,讓無人機取代傳統保安人員,直接監管管路變形狀況;同時,他們也在地域範圍較大的科技園區實作,無人機成為保安人員的多副雙眼,因為機器小且機動力高,所以能夠以不同角度觀測維安情形,更能回傳即時影像,免去保安逐一檢查的繁瑣流程。且只要有任何異常人車出入,保安都能在第一時間知悉。
此外,他們還與陸空聯防系統合作,只要地面監視機發現異常,並傳送資訊至無人機,無人機即會自動前往異常現場蒐證、拍照,建立 3D 的安全網,第一手掌握事件的前因後果。
目前,「智能自主安控無人機」從去年七月量產之後,已經獲得許多美國五百大企業青睞,之後也參加了歐洲的商用無人機展,希望拓展更大的海外市場。
在未來展望上,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表示會結合 VIO SLAM 視覺技術,持續導入更新的技術,讓無人機能夠在商業市場上客製化,提供更加聰明的無人機,為「智慧工廠」的趨勢點起一盞引路燈。
2019 智慧城市展,更多詳情 點這 。
參考文章:
- 〈智慧城市與物聯網〉: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飛天機器人-智能安控解決方案
- 〈鉅亨網〉: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獲經濟部補助
- 〈中央社〉:中光電智慧商用無人機 巡檢群創竹南廠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你可能感興趣
一機掌握儲水情況!桃園水圳物聯網轉型,智慧預測當日水源流量
不怕病患跌倒、離床!AI 最強智慧感測系統 3 秒通報醫護站
智慧城市新格局!芬蘭讓「丟垃圾」都跟 5G、AI 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