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與陌生人的一封 Email,透露了比爾蓋茲最在乎的工作哲學

想像你寫了封 Email 給比爾蓋茲並收到回應,那會是怎樣的一封信?25 年前,一名年輕記者真的這麼做,不但得到認真回覆,還發現這位世界首富不拘小節到了一般人很難想像的程度。

比爾蓋茲(Bill Gates)擁有世上最大的電腦帝國微軟,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這種鉅富企業家沒空一一回覆陌生人的信件。然而 1994 年,《紐約客》雜誌一名年輕記者西布魯克(John Seabrook)因為想撰文探討數位科技的影響,決定大膽寫信給比爾蓋茲。當時的比爾蓋茲已成為美國首富,西布魯克提出的問題則是關於他如何看待以電腦為中介(CMC)的溝通方式。

出乎意料,蓋茲在 18 分鐘內就高速回覆,而且非常認真投入討論。2 人陸續以信件往來數月,西布魯克也在報導中探討信件內容與雙方的思辨邏輯。就 2019 的情況來看,比爾蓋茲 25 年前對數位溝通模式的預測十分準確。例如他認為,電子郵件不可能取代傳統的電話和會議,因為電子郵件比較適合用來分享大量資料,或是見面前的友善招呼等。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沒說出口」的逗趣細節。

比爾蓋茲認為檢查錯字和文法是浪費時間

比爾蓋茲顯然不會認真檢查文句。從他的回信裡,很難忽略那些拼字、標點等小錯誤。他的整篇信件幾乎都是逗點,句子零零碎碎,甚至不在乎「its」(它的)和「it’s」(它是)這種明顯的文法錯誤。而且用字遣詞並不高深,「這東西很酷」、「很精彩喔」、「不怎麼樣」等隨性詞語屢次出現在信中。

西布魯克也注意到了這些細節。他在報導寫下,「比爾蓋茲毫不在意拼字,信件從不署名,頂多在結尾附上一個『&』,而我後來才知道這個符號的意思是『請回信』。」長達數月斷斷續續的信件來往中,比爾蓋茲一次也沒有稱呼這位記者的名字,也沒有任何禮貌性措辭。

時間是稀缺資源,所以效率、效率、效率!

無論是哪個國家,中學教育多半都會教授「信件禮儀」,傳統中文書信的各種稱謂與敬辭更是學生的背誦惡夢,我們從小就被告知,這些文鄒鄒的詞彙可以凸顯我們多麼重視禮貌與收信者,每次申請學校或求職時,無不戰戰兢兢一修再修。

比爾蓋茲不可能不懂這些,但從這些信件看來,比起形式上的禮貌他更重視效率。無數次分享人生經驗的訪問中,他總會強調效率的重要,他曾說,「時間是很稀少的資源。」剛創辦微軟時,他連續幾年都沒空聽音樂和看電視,這樣的人,當然沒時間慢慢檢查文句。

蓋茲也在給西布魯克的信中強調,發明電腦的目的是讓人類做事更加方便,而過於嚴謹的繁文縟節,則往往妨礙了溝通。不少研究也證實,當人們收到非正式口吻寫成的信,大腦比較容易把內容跟自身連結起來,你可以想想看,收到囉唆的廣告信件,是不是看了只想儘速刪除呢?

輕鬆的文字讓人們更容易搭起溝通橋樑,只要保持友善與尊重,不需要漂亮的詞彙也能幫助他人更了解你。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來源:

  1. 《CNBC》:〈In 1994, Bill Gates replied to a stranger’s email within 18 minutes — and their exchange reveals a hilarious truth about the billionaire
  2. 《NewYorker》:〈E-Mail from Bill
  3. 《CNBC》:〈What Warren Buffett taught Bill Gates about managing time by sharing his (nearly) blank calendar

(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想要掌握最新「AI 人工智慧」話題嗎?

立即加入 TO 的 LINE 好友圈

你可能感興趣

比爾蓋茲列了一份清單,預言十項將在 2019 爆炸成長的最新科技!

比爾蓋茲與巴菲特放假都做什麼呢?沒事別再看電視,找出「高報酬」興趣吧!

【比爾蓋茲 2018 冬季書單】誠信立業是經營長久之道,從《惡血》一書看女賈伯斯詐騙全球的惡果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