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台灣社群媒體除了臉書粉絲團外,多半會採用台灣使用率最廣的 Line 做第二個資訊傳播窗口。[email protected] 改採收費制將扭轉台灣社群的操作方式與管道。本文作者認為這將是企業重新檢視行銷策略的最大契機。

這個論點的背後邏輯是什麼?面對 [email protected] 收費後,他又認為哪個行銷工具會重回市場主流呢?(責任編輯:陳伯安)

最近大家在討論 [email protected] 收費,對於長時間身處於行銷工具軟體市場的我(本文作者)來看,Line 一定知道開始收費會造成的影響甚至是客戶流失,所以這肯定是在計劃內的事,差別只是什麼時間點而已。

因為 [email protected] 收費,也開始看到許多人討論起 Email 工具,不過看起來還是沒有真的了解過去 Email 行銷成效不如預期的實際原因。依照我過去幾年投入在 Email 行銷工具的建置、開發、經營以及市場化的完整經驗,利用這機會從全台灣最會的角度來看這次的議題。

有認真經營 [email protected],不會被收費制重創

Email 行銷的操作我常說大量發送要符合規範,這規範說穿了就是不要讓使用者在接收資訊時感到被打擾,所以我相信 Line 的使用者應也對於無差別的訊息投放感到厭煩,這直接影響的很有可能是整體的成效,Line 應該也知道這會讓這個行銷操作資源失去行銷投放的價值。

各種行銷工具「有做」和「做好」之間的差距都在於是否認真在經營,會員再行銷更是如此。電商行銷目的是導購,有用正確的方式在經營會員,在過程中所累積的有效會員比例以及導入的流量品質都會比較高,照理說不應該被 [email protected] 的收費機制變動被吞蝕掉合理利潤才對。如果因為一則收 0.2 元的推播而無法使用,可能要思考一下原因是發送策略還是利潤結構有問題。[email protected] 訊息收費後可以減少使用者被鋪天蓋地的垃圾訊息干擾,質量好的訊息傳遞給使用者所產生的效益就能提升。因此,我相信這對有策略的在經營會員的電商會樂觀的看待這樣的變動。

[email protected] 收費後,你該如何轉用 Email 行銷?

過去在 Email 行銷我也是抱持相同的態度,全會員發送不是正確的作法,未針對使用者需求分眾的發送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收集使用者行為,了解使用者行為後的發送成效會是未分眾發送的 5 倍以上,這中間有兩個部份可以討論:

  1. 如何收集使用者行為。
  2. 分眾後如果更有效率甚至自動化投放,未來有機會我再用下一篇文章深入討論。

過去和我合作的客戶中也有一些是內容型的網站,將資訊內容透過 Email 與訂閱用戶互動,導流成果都非常好,開信率 40% 以上,開信後點擊率 50% 以上都不是太困難,但因為導流終究不是實際轉換,一封 0.15 元的 Email 對這類的客戶還是不划算。當時我建議用資訊內容分眾,分眾後再做導購的投放就會是一個變通的方式。但如果網站無法有導購行為,導流服務的選擇就會以更便宜甚至是免費為思考點。在 [email protected] 改變收費模式後,這類型的客戶應該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這幾年可以清楚看到流量紅利持續在消失,從 Email 再行銷每年的發送數量都數倍提升,就能感受到行銷工具戰場的轉移。在接觸這些成功的品牌電商我體認到的是,別對於那些不用認真經營就能帶來流量的模式過於依賴,必需將導流目的做有效分配,帶新客與再行銷要分的更清楚,好不容易帶進來的流量一定要很認真的榨出轉換。畢竟取得新客的成本一定會遠高於維護老客戶,把舊客戶當新客在操作就是件非常值得檢討的事。

薑是老的辣,Email 或許才是行銷的最佳管道

好幾年前開始接觸電商就認為再行銷極為重要,但是當時台灣對於老客經營的觀念還不成熟,以致於許多行銷專家建議不要留使用者的名單(Email or phone)來縮短購物流程的策略。不否認這的確對縮短使用者結帳流程減少跳出有幫助,但是名單是可以直接觸及使用者,且你會真的取得擁有權不輕意被服務商綁架,可使用的範圍也不會只是 Email or SMS 的發送,在新世代的再行銷模式中更是再重要不過的基本配備。

從美國到日本再看回台灣,我看到的是 Email 在快速的網路世代不但沒有被淘汰甚至重新回到主流,成為電商優化客戶終身價值的主要手段。好的 Email 工具必需搭配好的發送策略,這是我過去協助許多品牌電商將 Email 行銷起死回生的成功關鍵,對於未來,我認為能把好的策略更智慧的加到工具裡面用自動化機制實現,結合 AI 與 DMP 進行更細緻的分眾行銷,讓台灣的 Email 工具跟上世界腳步,真正能幫助電商經營會員做好再行銷,這會是我接下來最重要的使命!

[email protected] 新的收費模式不同角度就有正反兩面的意見,我認為這會是件值得肯定的事。另外,趕快重新檢視自己再行銷的策略,這也是刻不容緩的事。

(本文經原作者 Tiger Lee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截自 [email protected] 生活圈臉書粉絲團。)

你可能感興趣

【LINE Pay 又搞新花樣】推出 LINE Pay mini 行動付款機,只要手機感應就能付錢啦!

【咖啡、奶茶還是我】LINE Chatbot 幫你選飲料,拯救千萬選擇障礙上班族!

自助旅行必備神器!LINE 旅遊允許多人編輯行程,即時同步不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