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Uber 在台灣吵了多年,現在是合法了,但仍然受到政府法規的限制,被套上了許多「緊箍咒」。21 日交通部正式預告修法,明訂租賃車的計費方式要採取日租或時租模式,未滿 1 小時以 1 小時計,也就是說,未來搭短程 Uber ,卻要付 1 小時的車費,勢必讓 Uber 的搭乘人數大幅下降。
政府口口聲聲說鼓勵新創,但現在卻為了保護舊有產業(計程車),用法規限制新創(Uber),不但不利於新創的發展,舊產業的升級,更會引發使用者的反彈,畢竟 Uber 能在台灣存活,代表它的服務是被台灣人接受的。(責任編輯:郭家宏)
未來搭乘 Uber 等租賃車,將以 1 小時為起租底線。交通部 21 日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 103 條之 1」,規定小客車租賃業將以日租或時租方式計費,修正的預告期為 2 個月。
未來 Uber 等租賃車將以 1 小時為起租底線
交通部表示,為落實汽車運輸業分業管理,21 日正式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 103 條之 1 ,明確規範「小客車租賃業與資訊平台業者合作提供附駕載客服務者」。
交通部路政司表示,這次修正將「小客車租賃業與資訊平台業者合作提供附駕載客服務者」納入規範,明確規定租賃車輛不得外駛巡迴、排班待客,另外,也規定應以日租或時租方式計費,並以 1 小時為起租時數。
交通部舉例,若是從台北市即時叫車前往桃園機場,行車時間約 40 分鐘,目前業者是以距離及分鐘計算,未來將以小時計算,不足 1 小時也應以 1 小時計費,但費率由租賃業者訂定,至於原有的機場預約接駁,由於不是即時叫車,則不在此限。
交通部:可與小客車租賃業合作,或轉移到多元化計程車方案
路政司說,政府有責任維護業者之間的公平競爭,租賃車業者則應於法定範圍內提供服務,但為兼顧城鄉差異,租賃業提供的租車服務雖規定以 1 小時為起租時數,但部分地區若有特殊需求,也賦予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因地制宜彈性。
除了限制起租時間,這次修正也規定,將造冊列管駕駛人及車輛資料,並提供租賃資訊供主管機關查核;平台應充分揭露車輛、駕駛人、計費方式等訊息;車輛應黏貼專用標識。
交通部表示,本法規修正的預告期 2 個月,法規修正實施後, Uber 等業者的車輛可與小客車租賃業合作,提供 1 小時以上的以時或以日計費的附駕駛載客服務,或可轉移到「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依現有牌照納管,並在現有計程車總量下調度,避免造成運輸乘車市場的供需失衡。
對此,台北市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鄭力嘉表示,已經看見交通部管制 Uber 的善意,原本打算 27 日再發起的抗議將暫緩,不過由於預告期為 2 個月,也會持續關注正式上路後的版本。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交通部預告Uber條款 租賃車起租以小時計費〉。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Uber 跟政府的各種糾葛
【劇情大逆轉】Uber 免罰 3000 萬!高院判定:公路總局管不到
Uber 駕駛注意!消保會通過汽車保險修正案,拿普通駕照開 Uber 將不被理賠
交通部「新 Uber 條款」規定車程高於一小時才可叫車,強迫只能搭小黃才是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