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厭世的背後理由】千禧世代的「職業倦怠」該歸咎於誰?

你,累了嗎?現今有太多舊職業正以光速消失;找出職涯方向,比過去任何時代都還要困難。當厭世成為主流,千禧世代該如何翻轉一貫的悲觀?

人生平順、但做什麼都倦怠的「千禧世代」

美國網媒 BuzzFeed 記者 Anne Helen Petersen 以自身經驗撰文分析,大規模倦怠感已是千禧世代特有現象,在美國引發熱議。所謂千禧世代,美國泛指 1981 年至 2000 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相當於台灣七年級、八年級生。他們的特徵包含:慣用網路,生長在沒有大規模貧窮的環境,人生看似平穩,但往往連面對生活瑣事都無精打采,和台灣近年流行的「厭世」有異曲同工之處。

BBC 分析,這種倦怠感和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工作倦怠」很類似,工作倦怠的原因大致包括過量工作、對職務的掌控權太低、努力與報酬不等值等等,而生活上的倦怠感也來自特定環境因素,Peterson 認為,千禧世代受到上一輩影響,無論個人生活、職場或親子關係,都相信自己必須時刻「精進」

精進沒什麼不對,但千禧世代也生存在快速被數位化翻攪的世界,舊有價值觀趕不上生活型態改變,極大焦慮焉然而生。以育兒為例,過去人類僅靠父母傳承的方式育兒,現代新手爸媽卻面臨海量衛教知識,同時還要和長輩爭論科學、傳統孰優孰劣,而且沒有一天能逃脫在社群媒體與他人比較的心理壓力,容易出現過度照顧孩子的「密集教養」(intensive parenting)現象。

執政者當心,那些青年集體倦怠的背後原由

儘管當前全球仍有許多貧窮、不平等問題,然而《Forbes》認為,政策制定者必須認真看待教育程度不錯的年輕人大規模倦怠現象,否則不僅浪費了社會投注在他們身上的教育資源,他們過剩的精力與抱負,可能也會轉向社會不樂見的發洩管道。

《Forbes》分析,由於 20 世紀末高等學府快速擴張的熱潮已經停下,許多一心嚮往成為教授的博士生會發現,努力十幾年就能獲得大學終身職的時代已成過去式,這些博士前半輩子都在鑽研學術,放棄很多具有潛力的私人單位,然而現今的學術機構裡,只能成為沒有保障的兼任教師,領著不斷下滑的薪資。即使走出學術圈,企業環境的變動也非常劇烈,對人文學科來說更是如此,律師、媒體、教師和公部門的需求大量減少,絲毫沒有提升跡象。

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其實並不高,只有 2.1%。但相較於其他族群,現今的大學生(也就是千禧世代)離開校園後,需要花上更多時間摸索職場,因為他們面對的工作,如社群行銷專員、資料分析師等,10 年前可能根本不存在,學校也沒有對應的課程可以學,他們所有的幫助,只有親友,學校的求職顧問和人力銀行網站的制式化表格。

新興制度不進場,世代悲觀更走極端

不確定是否錯過了更好的機會,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去哪裡,都是千禧世代無力感的來源,可能也導致對工作缺乏忠誠感,更容易一言不合就選擇離開,2016 年蓋洛普調查發現,60% 以上有工作的年輕人仍在考慮其他可能,超過 55% 的人則是不滿意現有工作。

另一方面,學生貸款不會因為你的茫然而暫停寄來帳單,薪資凍漲、物價指數不斷上升,過去只要花個幾年就能付清的學貸,現在已經變成沈重負擔,這一點台美皆然。所以千禧世代不僅需要可以糊口的工作,更需要一盞生涯明燈,指引他們何處有值得期盼的未來,沒有浪費教育投資。

雖然從來沒有一條職涯保證光明人生,但校園和政府單位仍應聯手,認真引領年輕學子,至少陪伴他們討論方向、擬定計劃,對博士生而言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餘生可能都將投入學術圈。

此外,新興制度也能幫助年輕世代,企業不妨效法日本傳統公司,建立終生任用制度,不喜歡變動的人有機會尋得穩定工作;而不介意頻繁轉換工作的人,丹麥政府也讓辭職和雇用的法律程序簡化,同時確保轉換工作期間有足夠生活的補助金,求職者與招募者都有更多彈性,可以找到合適工作/人選。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政府可以主動資助更多低收入學生進入大學,雖然可能增加財務支出,但比起鼓勵就貸,讓新鮮人一出社會就背負鉅量貸款,前者效益還是更高。畢竟換個角度看,「厭世代」就是滿懷理想、受過教育的聰明學子,只是對人生充滿悲觀和無力,和他們一起面對世界變化,對整體社會才是更好的作法。

參考資料來源:

1.《Bloomberg Opinion》:〈Burned-Out Millennials Need Careers, Not Just Jobs

2.《BBC》:〈Is there an answer to millennial burnout

3.《BuzzFeed News》:〈How Millennials Became The Burnout Generation

4.《荷事生非》:〈社會的隱形炸彈–工作倦怠症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你可能感興趣

年後求職履歷寫起來!LinkedIn 公布 2019「十大硬技能」與「五大軟實力」

最新「數據科學」自學清單:六個月無師自通,菜鳥新手趕快存起來

北京傳媒實習生:中國職場「狼性」要夠,耍被動、當清流注定一輩子工具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