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現場直擊】IBM 世界創舉!首場 AI vs 真人辯論公開賽,電腦罩得住嗎?

Project Debater 辯論。(左為美國知名的辯論節目智慧廣場 Intelligence Squared U.S.主持人 John Donvan 主持,中為 Project Debater,右為國際專業辯手 Harish Natarajan)

你知道 AI 厲害到能跟人辯論嗎?

台灣時間 2 月 12 日早晨,美國舊金山 IBM 2019 Think 年會火熱開場。《TechOrange》親臨盛會,親眼見證世上第一場人類與 AI 的公開辯論賽。整場辯論除了吸引逾 800 位觀眾在台下看, IBM 更開放全球網路直播,向世界戰力展示。

打辯論的機器人叫做 Project Debater,是 IBM 多年研發的辯論 AI。

而對方辯手是世界級辯論冠軍名為 Harish Natarajan,他不僅拿下全球許多辯論賽的獎座,同時也是 2012 年歐洲辯論賽的冠軍和 2016 年世界辯論錦標賽(World Debating Championships)的決賽選手。

國際專業辯手 Harish Natarajan 接受採訪

 資料儲存技術決定企業的數據運用程度!
5 分鐘從 IBM 視角,掌握 2020 年資料管理趨勢
填資料,即刻領取秘笈

這還不是一場正常的辯論,因為 AI 需要「思考」時間

這場「人機辯論」的規定挺特殊的。首先,AI 和 Natarajan 雙方要等到比賽前 15 分鐘才會拿到題目。

辯論分三回合,前兩回合每人各 4 分鐘,第三回合雙方各有 2 分鐘論述。

此辯論與其他不同的理由就在,Project Debater 不像一般人類可以來回辯論,它需要「思考」時間,因此主持人會在回合間出面重點摘錄 Project Debater 的辯詞,時間約為 4 分鐘。

此辯論由現場約 800 位觀眾投票決定。辯論開始前,觀眾投票同意、不同意。辯論中觀眾能隨意跑票,最後以搶票最多的那一方獲勝。

Project Debater 為何具跨時代意義?

其實,一個 AI 要做到 Project Debater 的程度,得花上大筆金錢和時間。

Project Debater 相比 AlphaGo、Checker 等棋類 AI 更具複雜性與技術困難度。辯論比下棋的可能性多,且勝負條件不像下棋一樣非黑即白;要打贏辯論,就得利用話術技巧、修辭語言說服評審,而評審本身具主觀性,因此 Project Debater 在辯論中還要辨識對方辯手的聲音、語言組織,自己提出的論點要具說服力,還要有同理心。最重要的是,不能像個機器人在說話。

根據騰訊科技報導指出,為了打贏辯論,IBM 嘗試量化「觀點的價值」,並為 Project Debater 設計了三大功能。

一、用數據寫作、演講的能力:Project Debater 必須能消化龐大資料,並將之轉為一個有目的性、簡單明瞭、結構良好的演講。如能帶入些許幽默更好。

二、聆聽、理解的能力:Project Debater 要識別對方長時間語句中的主要觀點。

三、模擬人類邏輯的能力:Project Debater 需在具爭議的論點中找出角度進行辯論,並得利用人類獨特的表達方式與邏輯。

統觀上述,要做到聽得懂別人講的,說清楚自己的話,懂得反駁之餘,還要講得好、有幽默感。所需的技術組成可不是「困難」兩個字就能解釋的。

再者,Project Debater 的辯論也代表了 AI 發展的里程碑,一個未來 AI 有望成為協助社會決策的分析者角色。

美國知名的辯論節目智慧廣場 Intelligence Squared U.S. 主持人 John Donvan 主持。

國際辯手:他的語言能力比世界大多數人都強

此次 Project Debater 和人類辯手 Harish Natarajan 的辯論主題是:我們應該資助托兒所嗎?(We should subsidize preschools),Natarajan 站反方反對,Project Debater 站正方支持。

編按:雖美國義務教育從 6 歲開始,但美國家長通常會在小孩要進幼稚園(Kindergarden)前,將其送到托兒所(Preschool)上課學習。托兒所非義務教育,所以政府是否該資助具爭議性。

最終以人類辯手 Natarajan 獲勝作結。

Project Debater 雖然打輸辯論,但相比上次辯論,Project Debater 的措辭、語言組成明顯變得更好,成長幅度驚人。

事後主持人詢問 Natarajan 辯論感想,Natarajan 驚嘆的回應道,他在辯論的過程中看到許多可能性。一個機器能有目的的運用資料且組合成一個具體、易懂的語句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又提到,每個人都懂得找資料,但是能解析找到的資料並說清楚背後的意義就很困難了。Project Debater 展示的是超越大多數「會說話」人類的技能,如果能將此應用普及,能打破的社會限制不可勝數。

IBM 的人機辯論如今告一段落,但 2019 Think 年會還沒結束,這幾天 TechOrange 將會帶來更多現場直擊的趨勢文章,大家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來源:

1.《騰訊科技》:〈IBM的AI“机器辩手”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2.《Youtube》:〈LIVE DEBATE – IBM Project Debater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IntelligenceSquared Debates Youtube Channel。)

你可能感興趣

【年度十大熱門科技事件-1】IBM 推出全球首台「一體式」商用量子電腦,上亞馬遜買還免費兩天到貨

【人類又一領域失守】IBM 研發辯論機器人,完勝人類最強辯論手!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