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如果客戶上 Amazon 搜尋圓桌,搜尋結果卻跳出賣得比較好的方桌,你會怎麼改善?」想像自己坐在 Amazon 面試官前,你要怎麼在 5 秒內,從過去的經驗告訴面試官你會怎麼解決問題,再過五關斬六將,拿到人人稱羨的 PM 職?
本文作者 Darren Huang 親自走過 Amazon 的面試過程,雖然最後沒有拿到該職缺,但他整理出完整的題型跟自己的回答,提供給有志想往外企找尋機會的人一些實用的參考。另外如果有企業想挖角他,也可以連結到原文出處與他聯繫。(責任編輯:鄧天心)
2018年的年底我挑戰了Amazon的SEO Product Manager (SEO產品經理)職位,雖然成功進到了第三輪的現場面試,受邀飛到西雅圖總部與整個SEO Team進行了一整天現場面試,但很可惜最後並沒有被錄取。
這次的面試經驗十分寶貴,和我交流的團隊所面對的網站,每日有好幾千萬甚至億的流量,所承擔的責任和組織的複雜程度不是平常可以接觸到的規模。我決定把這次的經驗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Amazon 的 PM 需要哪些基本功?

不知道為何亞馬遜一個職位內部跟外部的Title可能會不一樣,所以雖然上面是寫Product Specialist,但內部職稱的確是Level 5的Product Manager。
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並不是亞馬遜自家的產品搜尋引擎,而是管理www.amazon.com這個世上最大的電商網站,保持它在Google和其他搜尋引擎的SEO表現。基本的能力要求大概包括:
- 4年以上的電商、網路行銷、或相關領域經驗
- 能夠跟工程師密切合作
- 領導一項專案從一開始的概念到最後的成品
- 用有大型電商網站的經驗
- 數據分析的能力
這些能力要求跟其他的工作比起來並沒有太大差異,只是一切放到Amazon這樣規模的網站下,複雜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亞馬遜面試流程
09/30丟出申請後,不知為何沒有經過Recruiter篩選,第一輪電話面試在10/25,直接和亞馬遜的Head of SEO,也就是這個職位以後的老闆。第二輪面試是11/09和Sr. SEO Product Manager,兩次電話面試都講了超過一個小時,過程非常愉快~
之後因為美國感恩節放假的關係,現場面試的時間排到12/10,到西雅圖總部參加面試,機票食宿和交通費通通由Amazon包辦,住宿更是大方的幫我訂了個套房,非常的受寵若驚。
現場面試是一整天早上10點到下午3點半左右,總共和五個人一對一面試,中間午餐也會由一位「Lunch Buddy」帶你去外面吃飯聊天,這位午餐好夥伴並不會對面試有任何的影響,讓午餐時間可以放鬆並藉由普通員工了解Amazon的企業文化。
面試我的五位來頭都非常大,有在Amazon待了13年的Head of Engineer、這個位置的老闆的老闆 – Global SEO Leader、兩位Senior SEO Product Manager、和一位 「Bar Raiser」。

Amazon 面試文化:找不同領域的旁觀者觀察你
1. Bar Raiser
這個Bar Raiser是Amazon面試的一個特點,他們會派一位和你的工作完全不相關的人來面試,目的是為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候選人有沒有符合亞馬遜的公司文化、確保候選人可以提高團隊整體水平、並且防止因為太急著徵人而雇用不適任的員工。
我的Bar Raiser是來自Compliance Team(合規部門)的人,也是我面試起來最吃力的一個…這位老大姊對於網路的一些基本概念並不清楚,對於我這種非英文母語的人又沒辦法劈哩趴啦用漂亮的詞彙將我的故事包裝,所以和她面試起來非常的卡,需要一直補充再補充來確定她有聽懂。
2. Behavioral Questions (行為面試法)
除了上述的Bar Raisor,亞馬遜面試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他們很喜歡問所謂的behavioral questions (行為問題)。例如要問你和同事有意見不合時的處理方法,Amazon面試官並不會只問「遇到衝突你怎麼解決?」,而是會將問題包裝成「請舉出一個你和同事在工作上發生衝突的經驗。」
換句話說,不太會出現「說說你的優點/缺點」、「你未來三五年的計畫是什麼」、「你覺得全美國有幾座加油站」這種問題,大部分都是以你過去的經驗來作為問題的答案。
3. The “STAR” Method
STAR這個面試的回答方法並不是Amazon獨創,但有在美國找過工作的朋友想必對它不陌生。關於上面的行為問題,亞馬遜期待面試者用這個形式回答。所謂的STAR分別代表:
- Situation (狀況): 簡單闡述問題和情況
- Task (任務): 解釋你在這個情況所要做的事情
- Action (作為): 敘述你採取的行動
- Result (結果): 你的行動所帶來的影響
4. Amazon的領導力準則
最後一個亞馬遜面試的文化是Leadership Principles(領導力準則)。Amazon希望每個員工都有成為領導者的特質,幾乎所有的面試問題背後目的都是要問出你在是否具備某一項領導者特質,例如Customer Obsession、Think Big、Ownership…等等。
而這些特質一共有14點,在上面那個連結中可以清楚看到,網路上也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這邊就不一一列出來,但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留言做個討論。
Amazon SEO產品經理面試問題
亞馬遜的面試問題並沒有什麼特別獨特之處,但是問問題的方法很特別,除了上面說到的行為性問題,還有一點是每個問題都會被鑽得非常非常深,一位面試官在一個小時左右的面試中,可能只會有「1~2個問題」,然後他們會針對你的回答一直細問追問下去。
我被問到的問題有下面這些:
- 舉一個你做過的SEO實驗
- 你做過最有影響力的SEO Project
- 描述你失敗的SEO Project
- 講述一次你完整帶領一個Project的經驗
- 說說你用了創意的方法解決SEO問題的例子
- 說一個你在有限時間內快交不出東西來的情況
這些問題都非常制式吧! 但是,在你用STAR方法回答完後面試官會根據你的回答一直追問:
- 「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你有沒有其他比較最近的例子可以用?」
- 「你的方法還可以怎麼優化或應用在其他地方?」
- 「為什麼你會覺得做這個重要?」
- 「為什麼你要舉這個例子來回答我的問題?」
- 「這件事情讓你做跟讓你同事做有什麼差別?」
這些Follow Up問題千奇百怪,真的是會被問到招架不住,我自己事後檢討應該要多做些準備,用英文當場即興發揮雖然心中有話要說,但也會屁得很不自然。
關於 SEO 實際會遇到的狀況題
當然,除了行為性的問題以外,SEO的職缺總是要有一些專業性的問題,來考核面試者在專業知識上的能力。(也是我寫這篇文章主要要分享的東西,不知不覺打了這麼長…)
下面分享三個我被問到的SEO專業問題以及我的回答,希望大家注重在問題的部分並試著自己思考看看,我的回答當作參考就好!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非常歡迎留言,我個人被問到這三題的時候非常樂在其中,很想要有人可以一起討論!
1. URL裡面少了關鍵字 vs. 網站讀取速度
工程師發現對於Amazon的產品搜尋頁,如果能夠將網址中的關鍵字拿掉,可以減少一點點生成URL時在資料庫裡面Query的時間,但因此需要將產品的關鍵字從網址上拿掉,請問你會如何取捨?
這個問題我來來回回跟面試官確認了很多細節,前提假設是這個可以優化網站速度的結果是肯定的,有100%的資源來做執行這項計畫,並且考量的出發點是專注在搜尋引擎上的排名。
我的回答是先執行A/B測試,確認這個改動對Organic Traffic的影響在決定是否全面實施。當然面試官不會這麼簡單放過我,還問了很多細節,包括「A/B測試要怎麼分類」、「測試要進行多久以及為什麼」、「為什麼選擇自然流量而不是排名或者其他指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阻礙」…等等。
我很慶幸自己前幾週剛好看了一篇Airbnb進行網站改版時的所做的SEO實驗。我的回答中大量引用這篇文章其中的概念,強烈推薦大家閱讀!

補充: 文章發布後和SEO圈前輩威廉獅稍微討論了一下這一道問題,他提出Amazon十年前就有研究統計網站速度每慢0.1秒,銷售就會下降1%,另外Keyword是否出現在URL中的SEO價值可以說小之又小,所以他傾向選擇優化速度。
這個看法我完全同意,平常遇到類似問題我也都不假思索的建議以用戶體驗為出發考量點。但面試當下我實在不敢把話說得太死,畢竟少了keyword如果有個0.001%的影響,那換成流量也是好幾萬來計算,所以才會先問過他們有沒有其他優先代辦事項,然後在確定只需考量「keyword in URL vs. 速度0.001秒進步」的SEO價值下,給出了進行A/B Testing讓數字說話的答案。
2. 是否該加強產品搜尋頁的篩選標準
Amazon的產品搜尋頁偶而會跑出不太相關的結果,例如有人搜尋「木製圓桌」的時候,我們的搜尋系統出現一些木製方桌,這些方桌可能是賣得很好的產品沒錯,但它們的出現其實並不符合搜尋者的意圖,工程師說他們有辦法加強產品的篩選機制讓搜尋結果更為精確,我們應該要執行嗎?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也是先做過A/B Testing再決定,但這次測試標的並非著重在SEO,而是以使用者的行為作為判斷標準,換句話說就是判斷「加強篩選機制是否優化了用戶體驗」。
回答中除了轉換率以及點擊率以外,我提出可以用「使用者從Amazon搜尋結果第一次點擊到產品所花費的時間」這個指標,如果花費的時間在測試後有顯著的降低,代表加強篩選能夠幫助用戶快速找到商品。
這個「Time-to-first-interaction」的指標似乎有成功吸引到面試官的好奇心,連續又追問了好幾個問題,應該有達到加分的作用。這個指標並不是臨時想到的,而是來自一篇CNBC記者採訪Google Search Team的報導,裡面提到了這個概念。
3. Organic Traffic下降時會如何分析
我們發現網站的Organic Traffic有下降的趨勢,以週為單位連續三週都下降了3%,你會怎麼著手找出原因?
我說可以將這個趨勢跟其他指標相比,看看是否可以找出是哪個環節的流量在流失再進一步分析。指標的部分我扔了一大堆出來: 地域、產品種類、排名、促銷活動、線上線下的廣告、季節性…等等。
這問題我認為自己沒有回答得很好, 講的時候沒什麼組織,面試官也是步步追問: 「那如果你前面說的那些都沒看出什麼insights呢?」。甚至在我提出可以檢視過去做過那些可能影響SEO表現的網站改動時,面試官很直接的回答道:「這是不太可能的,在Amazon這種超大企業,每天都有不同的部門在對網站做各種大大小小的改動,並不會都先經過SEO Team同意,他們沒有辦法追蹤也很難分析。」
事後檢討雖然還有想到一些可能的指標可以拿出來比較,但總覺得面試官又會要我假設這個指標沒看出東西後的下一步。所以不知道面試官是不是期待我講出什麼被遺漏的關鍵字,亦或是根本就期待聽到完全不同的思路。
最後結果揭曉
雖然非常遺憾最後沒拿到Offer,但能進到最後一輪已經感到慶幸,畢竟不管是工作年資、電商經歷、大公司inhouse經驗,我都不算非常符合資格。
整個過程學習到的東西更是無價,絕大多數的公司網站很容易可以看到SEO做得不好的地方或是有其他的優先代辦事項,但Amazon這種極大規模的網站,身為裡面的SEO Team就是要去執著那一點點的細節,像是關鍵字是否出現在URL裡和網站速度0.001秒的優化。
__
(本文經作者 Darren Hua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Amazon SEO Product Manager面試心得〉。首圖來源:px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