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平台盛行的時代,戲院觀影仍是無可取代的體驗,尤其各方肯定的影展佳作,讓人想「一刷再刷」,Netflix 今年似乎也從善如流,顛覆過往政策,讓多部有望角逐奧斯卡的原創電影先在院線上映之後才發布到自家平台,再次凸顯奪獎野望與立足影業的雄心。
線上優先的 NetFlix 破天荒,讓成品先進電影院
創辦 20 年來,Netflix 始終認為線上平台才是影視消費的未來,堅持不肯讓自家作品搶在平台之前於別處上映,然而今年卻一反舊政策,據《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Netflix 一口氣開放 5 部以上電影先進院線,全球影迷有望搶先目睹。
將在院線上映的 Netflix 電影,都是有意角逐奧斯卡獎「選手」,其中以金獎導演艾方索柯朗的《羅馬》最受矚目,《羅馬》已囊括威尼斯金獅獎等影展肯定,也將代表墨西哥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堪稱 Netflix 今年度獎季王牌,11 月在紐約部分戲院播映後,12 月 14 日將在全球 20 國電影院與平台同步上映。其他上映作品則包括塔瑪拉詹金斯《非孕私生活》、安迪瑟克斯《叢林之書:起源》、以及珊卓布拉克主演的驚悚片《矇上你的眼》等等。
Netflix 的自身文化與影視圈互相抵觸
身為全球最大影音巨頭之一,Netflix 近年頻獲金球獎與艾美獎光環加身,奠定電視劇領頭地位。但在電影界至高榮譽上,Netflix 除了獲得 2 次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至今未有太多亮眼表現,部分原因就在於「線上優先政策」與保護電影產業相互牴觸,Netflix 甚至因此與坎城影展鬧翻,法國於 2017 年規定參展電影 3 年內不能在當地網路平台上架,Netflix 便不惜以退出影展抗議。
但捍衛原則的結果,可能是讓競爭對手搶得先機,如電商巨頭 Amazon 於 2016 年推出《曼徹斯特的海邊》,就乖乖承諾在院線上映後 3 個月才會上架平台,最後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等 6 項大獎,並抱回了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原創劇本,也許上映時間不一定關乎是否得獎,但至少展示了愛護電影產業一份誠意。
投入 6 億台幣,Netflix 這次是真心要攻佔奧斯卡、電影界
「Netflix 非常渴望獲得奧斯卡獎肯定,好為公司建立絕佳品牌印象。」美國前影視記者、網媒 IndieWire 特約編輯湯普森(Anne Thompson)分析到。
湯普森指出,Netflix 內容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今年 7 月大動作延攬獎項策略顧問塔貝克(Lisa Taback),塔貝克就是好萊塢眾所週知的「掃獎專家」,2017 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樂來越愛你》、《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獲獎)都出自她的眼光,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幕後人士也透露,Neflix 近年砸在影展的預算將近 2 千萬美元(約 6 億台幣),種種舉措顯示,Netflix 攻佔奧斯卡與電影界的野心,已經不惜犧牲線上優先的原則。
「薩蘭多斯當年如何投資線上影音,現在就是以同樣力道投資電影,」湯普森點評,「如此來勢洶洶,好萊塢可是看得膽戰心驚。」
參考資料來源:
- 《Fortune》:〈Inside Netflix’s Oscar Factory〉
- 《The New York Times》:〈In Oscar Bid, Netflix Will Release 3 Movies in Theaters First〉
- 《Deadline》:〈Netflix Takes Top Awards Strategist Lisa Taback Off The Table〉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Pedia。)
Netflix 傳說
【破除職場潛規則】Netflix 公開同事薪資,離職率不升反降意外成最佳「人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