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在市區滿街跑的景象你可能看膩了,那連續 10 台超跑奔馳在距北京市區 100 公里的山上呢?包下私人機場、邀請近百家媒體,再將電動超跑整台原封不動搬上五星飯店門口水台,這個大陣仗是 2018 年夏天,我(本文作者)在北京汽車活動公關實習的試駕活動,也是現正充滿爆發力與錢潮的中國傳媒市場寫照。
中國品牌戰略講求大規模、高創意、尊榮享受
不得不說廣告、公關在中國「做很大」,光是打開手機、電視、甚至地鐵看板,五花八門充滿高創意品質的廣告沒有理由地往大眾臉上轟炸,換個學術一點的方式說:中國的閱聽眾多到難以想像,傳播效果只管是子彈,只要飛出去,就可以打到人。大效果理論的宣傳主義在這裡發生,每天每月週而復始,特別是餵飽 14 億張嘴的食物品牌跟代步的汽車品牌。
我實習的信諾傳播顧問集團,是一家以線下傳播「活動」為主的公關公司。既然說是活動為主,就必須先將公關這個標籤撕掉。活動媒體講求沈浸式體驗,對中國汽車品牌而言,要追求的是一個遠離生活、超越日常,把受眾從常規生活中拉出來,體驗不同人生的經驗,它必須是好玩、創意、大膽、高級、尊榮的享受。
這種重視包裝、重視故事營造的宣傳,或許你在雙十一的品牌日上看過、在小米發表會上見識過。中國活動媒體理解社群興起、即時自我呈現的當代藝術越來越重要,簡單來說,就是濾鏡。
網紅如何修圖影像,品牌就該學會如何包裝形象,現實是什麼可以不在乎,重點是用我的濾鏡講我想講的故事,創造出品牌在空間與時間的張力。
創意總監說一個活動 case 少說都人民幣 200 萬(約 1,000 萬台幣)起跳,多的甚至 7 – 8000 萬(高達 4 億台幣)不等,只要活動媒體能幫汽車商用創意講出獨特賣點(純理性消費)、目標受眾形象(感性行銷)以及價格,廠商都買單。她說,要做行銷就是要貴又有效,其他不是乾脆不做就是不可能。
請抓起「狼性」進入職場,實習生標準也當正職看待
我們從小都被中國青年的「狼性」恐嚇到大,但到北京之後,還沒遇見狼性青年,就先被公司以為「青年都該狼性」的態度先教育。
剛入職第二週人資直接問:「這週誰可以去廣州出差?」「誰懂財務的,加入case!」面對猶豫不決的一群台灣學生,人資先是傻眼,才說:「一會兒你們決定好,跟我說行吧?」北京人的優雅跟不耐都在一句話。
活動公關的工作性質對多人來說美其名可能是高級工讀生,從製作總裁演講字卡、找廠商、活動會場佈置、送合約蓋章、機票房間預訂以及接待簽到都做,事實如此,但也不全然。
上海公司經理 Albert 認為,一場活動的成敗關鍵在細節,要成為這個活動公關行業的佼佼者,必須懂舞台、燈光、茶歇、花藝、第三方人員管理、攝影等。如果沒有全觀的掌握局面企圖,永遠只能聽命從事。身為實習生應該把握這機會瞭解全局,提早在產業搶得先機,日後若有不同職缺的工作機會,就能更快上手。
到中國實習機會多工作量也多,實習生不該把自己當實習生看,職場沒有犯錯的機會,特別是必須直接面對客戶的活動公關。
在一次與國企轉民營的新品牌服務,客戶不滿意演講手卡編排,直接對著台灣實習生(當然他不知道我們是實習生)破口大罵:「昨晚張總的手卡是誰做的?到底有沒有更新、會不會做?你們工作幾年了這樣做事的嗎?」「把這批小姑娘都給我換掉,我下午不要看見他們,這裡不是給你們做實驗的地方!」
就是這麼夠力道、這麼寫實,誰要陪新鮮人慢慢成長。機會是給主動的人,被動的話就永遠是工具。主管沒時間認識這個實習生會什麼,當有想法就要爭取。這麼做或許違背台灣從小「清流」、「不出鋒頭」、「謙虛」的教育文化,但這是中國,若甘願做坐著等下班,老闆真的會忍心叫你走人,畢竟門外還在排隊。冷靜、抗壓、能熬夜、會做事,絕對是活動公關在現場時的必備條件,缺一還是不要去被當槍靶了。
北京工作一樣爆肝,但半年就調薪兩倍
最後,來分享實際在中國線下公關實習或工作的經濟條件,一位年紀 30 初頭的北京同事說:
「來北京上海發展公關挺好的,許多公關廣告大牌愛用台灣人,升官升特快。」這給了希望,下一句直接說出慘況:「但在一線城市應屆生月薪人民幣 4000 元,房租也 4000 元。」
雖然說起薪不到台幣兩萬,但北京同事也說調薪調得很快,幾乎是半年兩倍的速度,如果有資本撐過前期,待在北京打拼或許不是問題,公司的創意部就有 3 位台灣人。

每天至少花一小時擠北京地鐵是常態,如果時間是金錢,你的薪水該考量這一塊。
但不論在中國或台灣,都是高工時,想在中國闖蕩也必須抱著爆肝以及適應政局變化的體悟。加上北京生活品質有待適應,混濁空氣、街道排水異味、每天至少擠在沙丁罐頭的地鐵通勤一小時、社群網路的體系改變等。
如果這些都不足以成為追求中國市場與薪水的障礙,恭喜你,可以開始西遊之旅。
——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在中國 Uber 實習是什麼感覺?台大生用 4000 字寫出中國實習有多難找
【台灣學生西遊記】低薪實習、工作碰壁,西進中國台生點破不切實際的「中國夢」
一類生在中國面板廠的實習觀察:重金挖台幹、國家撐腰賣不出去也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