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正在攻讀學位或研究的人,該如何掌握正確的治學方法,才有機會成為最接近獎牌的國手?創未來科技創辦人王毓駒,應國際數理奧林匹亞發展研討會邀請,為台灣最頂尖的數理工人才/前國手們分享 keynote「國手之後——我希望我早點知道的事」,觀點貼近個人經驗,給出最真實的意見。(責任編輯:鄧天心)
選訓/競賽/獎牌≠人生
- 台灣在奧林匹亞的國手選訓非常有效率。
- 「科學知識」的有效篩選與整理,並搭配有效率的訓練方式。
- 得獎的國手除了自身努力外,很大一部分要感謝教授數十年的考試/分析/教學經驗。
- 基本上在研究所以後,所有的重要知識得要靠自己去篩選跟整理。
- 先進科學/工程知識的產生並沒有一條明確可以追隨的脈絡。
- 因此研讀、篩選與整理(也就是教授幫我們做完的事情)未來得要靠自己去完成。
- 你會明顯感受到自己成長速度,遠低於選訓時期成長的速度。專業能力提升速度(工作<博士<研究所<大學<選訓)
- 人生不是任何一個單一個獎牌決定的。 實際上要盡快從獎牌中抽離。
不要在意外在眼光,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
-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成規偏見:
- 同儕壓力(同學賺很多/把很多妹/都在玩etc.)
- 行業要求(比如學界要發很多論文,寫很多報告etc)
- 偏見(乖乖聽師長的話、社會和諧etc)
-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師長只是苟且生存,他們的話,角色對換後連 不一定相信或覺得自在,因此不需要去在意。(他們這樣說很可能,不是真的對你人生發展最好)
- 絕大多數是人追隨風向。
- 所以他們不支持你也不用太在意。你變強後他們就會支持你。
- 深思: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沒人比你更知道。)
-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就得那樣子去付出/犧牲。
- 成功的人沒一個像表面上風光。背後是傷痕與汗水。
- 你只需要一篇論文就能得諾貝爾獎。 重點在對人類整體的impact,不在論文專利數量、同儕師長認同。
絕大多數問題別人都碰過
- 絕大多數問題別人都碰過類似的,意味這這世界上某個地方會存放著解法。 有兩個選擇:
- 自己硬解?
- 先學習別人的經驗。
- 成長自己專業能力最快速的方法是學習別人的經驗。
- 在科學工程的道路上,意味著要讀大量的書籍/論文/參考資料。
- 針對問題廣泛且大量、快速的研讀:
- 先不要太在意細節,掌握整個問題或相關知識的全貌。
- 了解目前全球在這個特定問題的發展狀況。
- 確定無誤之後再開始下手解,獲得成果的速度與品質會比較好。
幾乎所有的理論都是對
- 理論分析或者基於理論的電腦模擬非常重要。人類科學知識的發展,讓絕大多數的問題都有嚴格的理論基礎。但第一次設計實驗,獲得跟理論結果不吻合很常發生:
- 通常問題發生在實驗設計的問題,或實驗過程帶入太多的實驗誤差。
- 化簡實驗設計,把實驗切成好幾個較小的區塊,逐一確認每個區塊與理論的差距,跟成因。並讓每個區塊跟理論一致(加上合理的實驗誤差)。
- 如果每一區塊都符合理論,假設不存在區塊對區塊之間的影響,那麼整骨配置,那麼整體結果就一定是對的。
- 區塊對區塊一定有些耦合(互相影響)。搞清楚相互影響的原因跟關係。
- 離開人類所知邊界越遠的學科,理論越正確。
- 如果我發現怎麼做都跟理論不一致。
- 那麼恭喜你,你發現一個可能可以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看到不懂的問題或狀況先建立可能的理論模型
當我們做實驗,如果看到一時之間無法理解的現象,此時不應該慌亂的嘗試各種解法。
•從手邊已知的理論去替這個狀況建立解釋:
- 因為看不懂,所以可能會有很多種理論架構(A、B、C etc)都可以解釋這個狀況。
- 先把這個問題化簡,針對A、B、C理論框架去設計實驗,驗證這在這些化簡的情況底下,是否依然是正確的?
- 利用消去法,去排除不對的原因。
- 最後用認為真正的理論,去驗證完整的問題。但上面步驟可能得要重複幾次,才能確定真正的原因。
• 確定真正原因(理論框架)後,在從起因下手去解決問題。
向別人尋求幫助,但請先好必要準備
自己真的遇到困難,不要覺得丟臉而不向別人尋求幫助或建議。但多數能夠幫助你的厲害的人時間都很有限,因此他們雖然熱於幫忙,最討厭浪費時間幫你做功課。
向別人尋求幫助前,請做好充足功課;因此別人給你協助時,只要針對真正要幫助的點去給你,短短幾秒分鐘/秒鐘即可協助。
如果需要別人花更多的時間,請提供必要的誘因。要發論文就分享 authorship ,要開公司就分享 ownership etc。
穩紮穩打,別做違法/造假的事情
人活得要心安理得。對自己感到舒適。人生的成就是疊構在前一個經驗的基礎上逐一往上。 只有心安理得,才有辦法把心思花在思考最重要的事情。
- 「同行競爭」難免,同行會搞你一定挑你最弱的點下手:
- 做的好一定會有競爭對手,一定會有既得利益反對者。
- 不用害怕競爭對手的攻擊。
- 穩紮穩打,無違法/造假競爭對手在怎麼公關/攻擊都對我們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 原則上不要浪費時間反擊。因為時間很寶貴。走得夠快,差距拉大,這些競爭對手攻 擊與否就不是很重要。(個人意見)但如果競爭對手真的要反擊就要準備充分,一次讓對手倒下。這樣才符合時間成本。
- 找律師協助建立法律防火牆。
如何找到題目
- 找題目超難。
- 站在全人類的高點,選具有影響力的題目。
- 找自己真正感興趣,願意長期奮戰的題目。
- 絕大多數的重要的題目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研究或實現。
- 多去聽演講、多讀、多看、多想。
- 用各種方式去感受/去體會生命。感受人類知識/ 科技/人性的匮乏殘缺處。
- 問自己:我能夠為人類整體做出何種貢獻?這會對人類創造出什麼影響?
可以委外的就委外(作業除外)
- 人的時間有限。
- 沒有人能夠做完全部的事情。
- 建立一個良好的團隊(同儕/屬下 etc)。找到在目標與道德 / 專業標準上一致,想法跟能力不要一致的同儕。 訓練/培養自己的部屬更好的思維方式。 不斷提升自己。
- 花錢讓專業的來幫你。把省下來的時間,投注在最有效率的事情上。
不停的提升自己
- 人生不是被規劃好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 人的能力可以透過自己持續的努力而不斷的成長。
- 做好筆記;(不管是專業上/是經驗)
- 不斷的嘗試更好的方法與方式。來提升自己專業與各方面。
- 失敗很常見,但要從每個失敗中學到一些經驗或能力。
- 透過頻繁的小失敗,來避免掉大失敗的發生。真正厲害的人都不斷地提升自己,因此很謙虛。想想看w的定義是什麼?這就是你們對自己的定位。
有效的休息
- 去了解頭腦的生理運作。
- 頭腦的運作不是瘋狂的操練就會極大化其使用效率。
- 頭腦需要休息/睡眠來建立觸突。觸突需要養分/氧氣來成長。
- 找出自己最合適的休息/放空/度假方式,讓大腦去恣意生長。
- 睡眠很重要。買最好的床,在最不受打擾的環境睡眠,打呼的可以去買正壓呼吸器。可大幅提升睡眠品質。
__
(本文經原作者 王毓駒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國手之後——我希望能早點知道的事〉,圖片來源: Wikimedi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