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跟自己討債】中國華映董事長身兼台灣華映總經理,華映重整是史上最狂自導自演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則新聞】大同旗下的華映和綠能,在 12 月 13 日同時爆出財務危機,消息出來後,這兩家公司的股票連續多日跌停板,大同股價也重挫。華映表示,組織重整的原因是子公司「大陸華映」和「大陸華映的第二大股東福建信息集團」催款,但是催款的大陸華映董事長是林盛昌,同時也是台灣華映的現任總經理,雙重身分引起市場雜音。這場重整風暴持續延燒,最苦的是股東。(責任編輯:郭家宏)

「華映重整風暴」持續在台灣資本市場延燒,這場令人嘆為觀止的風暴,創下許多驚奇,包括來催款的子公司董事長,竟然與宣告重整的華映總經理是同一人,一人分飾兩角的荒謬戲碼,到底在演哪一齣?

而債權銀行董事長更直言:「華映最壞時期已過,可以不需走上重整之路!」這場風暴是人為操作,還是局勢使然?是壓垮大同集團的巨石?還是反而重啟大同經營權和解談判的契機?

大同旗下的華映和綠能,12 月爆出財務危機

2018 年 12 月 13 日,大同集團旗下的面板廠中華映管與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同一時間爆出財務危機,其中華映向法院提出重整緊急處分,綠能則向經濟部提出債務協商,為這場已打了兩年多的大同經營權之爭,丟下兩顆深水炸彈。

不過,就在這場風暴爆發後不到一個禮拜, 12 月 19 日,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 3 段上的大同大樓 17 樓,有了一場關鍵性的會面。會面的主角,一方是大同公司現任董事、也是在大同資歷超過 40 年的重要老臣張益華,大同龐大的土地資產多年來由他總管,他是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身邊最重要的左右手。

另一方,則是足以代表市場派的「新大同」公司董事長楊榮光,這個小組的辦公室原本就設在大同大樓裡,屬於大同集團的「相關外圍組織」。也因此,自大同的經營權之爭開打以來,他被公司派視為「唯一可以信任、談話」的市場派成員。

當公司派、市場派還在場外劍拔弩張,這兩人在大同大樓裡悄悄碰了面。據熟悉內情者描述,張益華顯然有備而來,開口就說:「戰到這樣焦土政策,股價也都跌,兩邊全都死。」

楊榮光則回應:「是啊!何必搞成這樣,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並順水推舟,「乾脆兩邊公正、公開來談,大同董事會共九席,應該三分天下,其中三席應該找社會公正人士擔任,剩下的才是我們雙方。往後大家都應該為大同公司的利益著想。」這場關鍵會面,是否為雙方兩年多的戰火,打開一扇可以稍作喘息的窗口?還得看往後的發展。

華映自導自演?林盛昌雙重身分,引發市場雜音

市場上的揣測並非空穴來風,就連這次兩家公司的重災戶 — 某位債權銀行董事長都直言:「華映應該不需要重整,銀行債務從 7 百多億元一路減債減到 2 百億元。」他說,「華映已經走過最壞的時候,怎麼現在卻來這一套?」

根據華映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積欠大陸華映貨款 33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148.5 億元),其中逾期貨款 20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90 億元),因此,大陸華映和其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福建信息)均來函催告清償,導致(台灣)華映另一子公司華映百慕達向香港民生銀行的貸款無法順利展延,將產生違約」。

其中驚奇之處有二,一是原來華映公司必須重整的主因,竟是自己子公司「大陸華映」和「大陸華映的第二大股東福建信息集團」催款引起。更有趣的是,台灣華映在 2018 年 12 月 13 日聲請重整之際,這家來催款的大陸華映董事長是「林盛昌」,他不只是台灣母公司派任的董座,同時也是「台灣華映的現任總經理」。

或許是巧合,也或許是大同內部緊急察覺林盛昌的身分衝突, 12 月 18 日晚上,大陸華映緊急公告,「林盛昌因個人因素辭去董事長、董事,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一場華映重整風暴,又重新整頓了大同公司的經營權戰役籌碼。如果真如市場傳言,居中有人為刻意操作的痕跡,那麼,目的恐怕是達到了;但這個目的的代價,是大同 18 萬股東跟著陪葬。

這場戰役不僅是大同兩派人馬的惡鬥,恐怕也是台灣資本市場最肆無忌憚,也最慘烈的一役。

閱讀 全文
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 1149 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 & LINE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華映、綠能後 大同還有未爆彈?
從輝煌到崩壞 大同、華映給台灣什麼啟示?
重整也救不了 華映、綠能恐走上關門一途
面板寒冬襲 華映取消外籍員工加班、薪資減半
大同董事長林蔚山請辭 太太林郭文艷接任

更多大同集團危機消息

華映、綠能兩家公司面臨財務危機,「百年老店」大同集團的危機才剛開始?
撐不過寒冬期!曾經的面板五虎「華映」玩不起補貼戰,黯然宣布無預警停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