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是一把無聲的刀】計程車司機登「肺阻塞」高風險群,只因每天在車陣中求生存

台灣大車隊與胸腔醫學會一同推廣肺阻塞篩檢生活化

吸菸會增加肺阻塞罹病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王鶴健醫師表示,除了抽菸,長期暴露在汽機車廢氣會加重肺阻塞的嚴重度、PM2.5 濃度每增加 5μg/m3,更會使肺功能降低 0.21% FEV1/FVC。

兩成肺阻塞風險者不抽煙,但被空汙害慘了

國內三分之一空污來自「交通污染源」,調查發現機車通勤族每日平均花近 1 小時在騎車中、全台更有上萬名職業駕駛,且在今年醫學會與台灣大車隊合作的公益篩檢中,發現有近三成的司機為可能罹患肺阻塞的風險群、超過四成的司機有咳、痰、喘症狀,其中,更有近二成有肺阻塞風險的人為無抽菸者。可見空汙問題嚴重影響民眾身體的健康。王鶴健醫師指出,機車通勤族或是職業駕駛兩大族群都要多加注意。

新店耕莘醫院林恆毅院長說明,肺阻塞若未早期發現、依循病況採取治療,反覆發作恐急性惡化,徒增死亡風險。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委員暨羅東博愛醫院邱國欽副院長表示,為提高高危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率,今年醫學會將擴大於全台六都打造「肺阻塞風險評估衛教山」,更透過台灣大車隊的力量,讓「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在全台走透透,落實肺阻塞篩檢生活化,提醒民眾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全台有 44 萬人罹患肺阻塞,卻始終不知情

肺阻塞,是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全台約有 88 萬人罹病,但尚未診人數竟達半數。王鶴健醫師表示,肺阻塞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菸、空氣污染及老化等,其中又以「抽菸、空污」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而根據國外調查也發現,長期暴露在交通廢氣中的人力計程車(類似台灣的機車)司機罹患肺阻塞的風險比一般人來的高,可見交通廢氣對於民眾的威脅如同菸害一樣不容小覷。

現年 65 歲不菸不酒的賴太太,懷孕時因感冒誘發氣喘,從此肺功能就比常人差。本身不抽菸的她,卻因長年在公園汽機車入口處售票,不知不覺讓自己長時間暴露於汽機車廢氣中。歷經多年久咳不癒,在 10 多年前確診中重度肺阻塞。去年冬天,更因肺炎導致呼吸困難,送醫急救「那時我真的喘到痛不欲生,覺得自己真的快要撐不下去了。」所幸,在醫師的搶救下,賴太太在住院十幾天後平安出院,目前疾病控制良好。

另一名同為肺阻塞患者、現年 80 歲的張先生,擁有 40 年的職業駕駛經歷,除了曾是 50 年的老菸槍外,工作時也習慣將車窗打開,不經意的長期暴露在菸與汽機車廢氣污染危害下。12 年前開始出現咳不停、痰卡喉嚨的症狀,就醫確診為肺阻塞。12 年來曾因肺阻塞感染肺炎住院三次,所幸,因為一發病就決心戒菸,張先生目前除了偶爾咳痰症狀嚴重外,疾病控制非常良好。

邱國欽醫師表示,肺阻塞的早期表徵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感冒混淆,多數患者走沒兩步,爬沒三階就喘不停,仍未覺察不對勁。而在今年醫學會與台灣大車隊合作的公益篩檢活動也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司機不知道甚麼是肺阻塞,更發現近二成無菸癮的司機有肺阻塞風險

早發現、早預防,「依程度」下藥還你不咳痰的人生

林恆毅院長表示,喘、咳、痰雖看似不影響生活,但當肺功能逐漸惡化、呼吸困難,就會危及生命。研究顯示,台灣肺阻塞第一次住院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 20%,因此提醒大家應提高警覺。想要緩解或預防肺阻塞的危害,戒菸或遠離汙染源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肺阻塞肺部功能受損不可逆,「早期確診、早期介入」更是維持肺功能的不二法門。

現行肺阻塞的治療會依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施予「階梯式」的治療準則。輕度肺阻塞患者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患者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反覆急性發作,則建議加上第三項藥物-吸入性類固醇,改善慢性發炎問題。

台灣大車隊運將免費接受肺功能檢測

攜手台灣大車隊,宣導肺阻塞風險估量表之重要性

為了能夠提高民眾對於肺阻塞的認知、強化病識感,邱國欽副院長表示,今年秋冬醫學會將擴大陸續在台北象山、新北觀音山、桃園、台中大坑九號步道、高雄壽山、台南虎形山打造肺阻塞衛教山,並同步在台灣大車隊計程車上播放「1 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衛教資訊,讓民眾隨時隨地、邊爬邊測肺阻塞,真正落實篩檢生活化,同時更透過「1 分鐘邊爬邊測肺阻塞送大獎」活動,響應 2018 世界肺阻塞日主題「Never too early,never too late」,鼓勵民眾積極檢視自我健康!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計程車上的多功能

【出差再亂跑試試看】App 定位即時乘車資訊,行經路線完美披露

上網吃到飽還能拿乘車金,電信與計程車的跨界合作就是要你省更多!

企業乘車服務 E 化正夯:降低管銷 80%、叫車不再多花冤枉錢!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