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未來科技展】ICT 和生醫跨域整合,台灣精準醫療致勝關鍵!

由左至右為橡子園顧問台灣合夥人瞿志豪、英科智能 AI 長暨台灣執行長 Artur Kadurin、TechOrange 科技報橘總主筆張育寧、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志新、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興邦。

隨著科技演進,透過基因、分子組成更加精準醫療逐漸成為趨勢,各國政府與生醫產業皆積極投入發展,台灣也是其中之一。科技部主辦「2018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 Expo ,FUTEX 2018),以「精準醫療數據解密,建構醫學新世紀」為題,從創投、臨床、製藥全面剖析台灣在世界精準醫療產業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本次未來科技展特別展出「生技與新藥」、「醫材」二大技術主題區之學研成果,搭配「智慧醫院」特色專區之虛實整合技術模擬示範,不僅將加速前瞻科研成果落實轉化至大健康產業的應用連結,更大大顛覆傳統就醫流程的跨界未來性應用,讓全球看到臺灣生醫的軟實力。

AI 解構藥物分子,英科智能讓新藥開發時間大幅縮短

「精準醫療」專場論壇請到世界 AI 百強英科智能 AI 長暨台灣子公司執行長 Artur Kadurin(康亞圖),他以「人工智慧協助藥物研發,造就精準醫療的最好時代!」發表專題演說,探討如何應用數據分析縮短新藥研發時間。

英科智能 AI 長暨台灣執行長 Artur Kadurin

Artur Kadurin 表示,面對即將來臨的高齡化社會,英科智能將 AI 應用重點放在對抗老化,只要持續地搜集人體老化過程中的數據,如:基因體、細胞、臉、皮膚、血液、檢體…等,就可以用這些數據去預估老化時身體的健康狀況,以及可能會得到哪些疾病,甚至還能預防或治療這些疾病。

因此,英科智能應用人工智慧找出年輕與年長病患細胞的差異點,接著再與年長但健康的細胞做比較,從中找出可以把細胞逆轉的藥物,以及抗老化的技術。目前英科智能已經將這些天然抗老成份製作成健康食品(Life Extension),在市場上販售,並透過優惠折扣的方式,讓使用者願意提供血液作為分析檢體,進而持續廣大內部資料庫,優化人工智慧分析成果。

同時,英科智能也應用生成對抗網路(GAN)與強化學習(RL)等 AI 演算法解構藥物分子,從中找出最佳的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子,縮減傳統藥物開發中的臨床實驗的時間,加速新藥開發流程。

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三大關鍵:人才豐沛、政府支持、亞洲樞紐 

在 Artur Kadurin 演說後,緊接著是「全面跨域整合,台灣精準醫療致勝關鍵」座談時間,由Artur Kadurin、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志新、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興邦、橡子園顧問台灣合夥人瞿志豪等人進行交流,座談會中主要聚焦兩大議題:台灣在精準醫療上的發展優勢、資通訊與生技醫療兩大產業如何跨域合作。

Artur Kadurin 認為,台灣資通訊領域人才眾多,只要經過英科智能的教育訓練,就能順利轉型為 AI 人才;再者,政府非常重視且支持醫療生技產業內的新創團隊,提供很多協助與資源;第三則是台灣位處亞洲各國的中心點,無論要到日、韓或東南亞國家都很方便。這三點因素促使英科智能決定在台灣成立亞洲第一座研發中心。

ICT 與生醫跨域合作,台灣精準醫療最大優勢

瞿志豪指出,台灣有非常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最適合發展精準醫療。例如目前常談到的根據人體基因來用藥,這些可以進行基因檢測及定序的晶片,超過半數以上是在台灣生產。只可惜半導體與生醫產業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兩者相互瞭解的程度還不夠,唯有兩個產業都能瞭解彼此,才能有更密切的合作,帶動台灣精準醫療發展。

楊志新與謝興邦則提到 AI 應用的資料來源。楊志新指出,健保資料庫雖然累積了龐大資料量,但裡面的資料並不完整,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好用,反而是各大醫院內部的電子病歷,才是最有價值的資料。謝興邦則呼籲藥廠重視並與外界分享製藥過程中的失敗經驗,這些經驗對發展精準醫療也非常有幫助。

總結來看,台灣所擁有完整的 ICT 產業鏈,是發展精準醫療最大的優勢,只要政府能把資源導引到對的地方,讓彼此合作互動越來越緊密,台灣就有機會站上這波精準醫療浪潮的最前鋒。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更多未來科技展報導

【2018 未來科技展】台灣五年內有可能迎來第一波量子運算應用嗎?

【聚焦 2018 未來科技展】量子運算是 21 世紀的太空戰爭,誰會是這場競賽的新強權?

【未來科技展必看亮點】3D 軟體模擬機械手臂運作,降低昂貴設備折舊耗損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