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在近兩年成為生醫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專家們表示這將會是未來醫學界很重要的一個方向,而各國也紛紛宣布要投入大筆資金至這個領域,2015 年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提出「精準醫療倡議(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s,PMI)」,而英國更早在 2013 年就啟動了為期四年的「十萬基因體計畫」,率先收集大量的基因數據。
什麼是精準醫療?
精準醫療是專屬個人的治療法,先透過傳統方法如驗血、照 X 光等檢測找出病因,再結合每個人的遺傳特徵、生物醫學檢測和資料庫做比對,如身高、體重、基因、家族病史、蛋白質檢測等等,找出最適合「個人」的醫療方法。有別於傳統的同病徵同藥醫,精準醫療用「客製化」的治療來針對不同病人,這樣的方法不但能提高治癒率,也能減少漫長治療時間中無意義的藥物嘗試。
精準醫療能提高治療結果,並減少治療成本
而近期哈佛商業評論分析服務(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nalytic Services)發表了一份報告,其中專家分析了拓展精準醫療的概念與範圍是否能讓醫療保健業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服務,並發現擴展精準醫療對治療結果和成本有重大影響。
目前精準醫療主要被視為以基因研究為主的治療,但專家們認為精準醫療未來會應用在更多病症上,現在的定義太過狹隘,史丹佛教授 Larry Chu 表示,精準醫療代表「精準診斷病症」,並整合病患的相關數據以提供最好的治療。
此外,根據研究表示,精準醫療屏除了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誤差,能降低 35% 的病人管理成本,而以更小的成本做出更完善的醫療,就是許多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精準醫療數據解密,建構醫學新世紀
時間:12/14(五)13:30~15:30
地點:世貿三館
>> 立即報名<<
精準醫療工作者需要運用哪些治療方法?
不過,拓展精準醫療應用規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醫療工作者需要接受更多相關訓練,並瞭解治療方法,它們主要分成兩種:精準診斷和個人化治療。
1.提高診斷準確性:將診斷視為一個需要透過生物醫學檢測、整合實驗才能判斷的綜合的事件,以提高診斷的準確度,而不是將其看做單一情況來討論。因診斷往往決定了病患在初期接受的治療,錯誤的診斷會浪費大量時間與人力,而提高醫生的診斷準確性將能解決這些問題。
2.減少診斷中莫須有的誤差:統一訓練整體醫療界,讓診斷系統更加一致,以降低過程中解讀錯誤的機率,目的在於使特定的醫療情況能獲得一致的藥物。
3.在重要時刻使用「個人化治療」:根據患者的遺傳基因進行個人治療,利用對基因組成的了解檢測病因,並收集更多的基因 Data,以早點針對治療無效的患者採取應對措施。
4.運用更先進的技術:如利用機器人進行更好的手術,可以減少失誤率並降低成本。
未來,精準醫療將可能擴展到其他醫學領域,雖然目前對大眾而言其成本還是較高,但能依照每個人「客製化」的療法,將能夠更早發現患者的病因。因此,精準醫療勢必會成為醫學界的趨勢,但同時也意味著醫療工作者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
參考資料來源:
- 《哈佛商業評論》:〈Precision Medicine Could Have a Major Impact on Healthcare Outcomes and Costs〉
- 《MoneyDJ 理財網》:〈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
- 《科技政策觀點》:〈精準醫療之各國推動政策觀察〉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Google 醫療 AI 新進展!精準檢測癌細胞擴散,正確率高達 99%
台灣擁有發展精準醫療的良好基礎?資誠:電子研發製造強、臨床醫學優勢
ICT 產業與臨床醫療大數據結合正夯,專家:臺灣發展精準醫療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