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馬斯克上知名訪談節目談論自己今年失控的行為,以及與 SEC 之間的糾葛。不知道該說是中二心態復發,還是想當個灑脫的獨立創業家,馬斯克一句話當作下馬威:「我才不尊重 SEC,我尊重的是國家的司法制度。」
特斯拉於今年第三季收益轉好,也從破產地獄中逃出。但馬斯克依然得為先前行徑負責,SEC 剝奪馬斯克董事職位後,馬斯克行動是否變得綁手綁腳?他的回應又是如何?(責任編輯:陳伯安)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期作客 CBS 電視節目《60 分鐘》(60 Minutes),談及其在社群媒體上的爭議性發言,像是導致其交出擔任 14 年之久的特斯拉董事長職務的私有化言論,他為自己提出辯解。
馬斯克:Robyn 控制不了我,我依然是特斯拉最大股東
馬斯克先前因在推文上發表特斯拉私有化的不當言論,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涉嫌證券詐欺,最後雙方和解收場,馬斯克支付罰款並辭董事長職務,並由 Robyn Denholm 接任董事長一職。
作為和解協議一部分,SEC 允許馬斯克在 3 年後重新擁有擔任特斯拉董事長的資格,惟須經股東批准。馬斯克表示對此不感興趣,「我更喜歡沒有任何頭銜」。
在《60 分鐘》節目中,馬斯克仍捍衛自己原先預計私有化特斯拉的決定,並表示雖然會遵守與 SEC 的和解協議,但不代表他尊重 SEC。
談到新任董事長 Robyn Denholm 可能約束自己行為的猜測,馬斯克在節目上強調這樣的指望是不現實的,他表示雖然已卸任,他仍然是特斯拉的最大股東,只要召集股東投票,他可以做到任何想做的事情,徹底排除眾人對其可能被約束的疑慮。
特斯拉 Q3 脫離生產地獄,不排除購入通用汽車工廠
受債務違約壓力與現金流不足等問題困擾,特斯拉承諾加速生產 Model 3,並在 8 月宣布將達成每週生產 6000 輛 Model 3 的目標,履行該公司在第 3 季賺錢的承諾。
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將在第 3 和第 4 季度實現盈利和現金流動,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是將生產工作集中在更昂貴的 Model 3 車型上。
雖然曾陷入「生產地獄」,但特斯拉的情況在今年第 3 季大幅好轉,獲利達 3.115 億美元(約 93.45 億台幣),每股純益(EPS)為 1.75 美元,從破產邊緣中起死回生。
為了提高產量,特斯拉先前在加州弗里蒙特搭起帳篷新產線,遭到同業人士譏笑,但仍在最後時刻將產量大幅提升 5 成。
為了持續盈利,該公司表示,未來不排除接手競爭對手通用汽車(GM)關閉的任何工廠,進一步擴充產能。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馬斯克:新董事長無法約束我 考慮收購對手「通用汽車」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