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大逆轉】Uber 免罰 3000 萬!高院判定:公路總局管不到

【我們為什麼會挑選這篇文章】2013年進軍台灣的叫車平台 Uber 當時被質疑有白牌車、違規載客之嫌,遊走在「計程車客運服務業者」和「資訊服務業」界線之間。如何讓國際新興產業在地化,以不影響當地車產業為前提,還待台灣立法機關釐清責任關係。(責任編輯:鄧天心)

台灣宇博數位服務公司(Uber)遭交通部公路總局開罰233件總計逾3000萬元及勒令停業,提起訴訟抗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公路總局並無管轄權,開罰違法,判Uber勝訴免罰;全案可上訴。

全案緣於,交通部公路總局依所屬台北市區監理所調查發現,Uber於民國105年間藉由網路招募司機,分別在台北市、新北巿等地,由Uber APP應用程式平台,指揮調度233車營運載客,載客完成後,乘客以信用卡付費,Uber再拆帳分配給接受調度的司機。

公路總局以Uber未經申請核准利用網路平台經營汽車運輸業攬載乘客收取報酬,依違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38條規定及公路法第77條規定,就233件行為處分新台幣5萬元、10萬元、15萬元不等的罰鍰,總計逾3000萬元,並勒令停業。

Uber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主張公路總局從103年12月起至今已做成逾500件裁罰,但依據Uber免罰3000萬公路法相關規定可知,交通部、直轄巿政府均為公路主管機關,本件裁罰案件應由「直轄巿公路主管機關」作成,而非公路總局。

Uber 爭議不斷、無法可管?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調查,Uber公司位於台北巿,Uber未向台北巿公路主管機關申請核准,就經營計程車客運業,顯然違反公路法相關規定,應由台北巿政府公路主管機關作成處分始為合法,公路總局就「台北巿轄內計程車客運業」並無管轄權,沒有裁量權限,作成處分違法,因此撤銷處分,判Uber勝訴免罰。全案可上訴。

叫車平台Uber來台後爭議不斷,不僅違反交通部法令,也未依法納稅,計程車業者抗議聲浪不斷,曾在106年2月初宣告停止叫車服務。然而時過2個月,同年4月13日,Uber即宣布以新型態重返台灣市場,轉為與合法租賃車業者合作。

__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法院認定公路總局無管轄權 Uber免罰3000萬〉,首圖來源:Uber。)

延伸閱讀

交通部「新 Uber 條款」規定車程高於一小時才可叫車,強迫只能搭小黃才是強人所難!

Uber 駕駛注意!消保會通過汽車保險修正案,拿普通駕照開 Uber 將不被理賠

Uber 首屆開源峰會 15 日正式啟動!台灣教授將與矽谷專家進行自駕車技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