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十年前抓準手機晶片趨勢,台積電將挑戰英特爾地位!

美國英特爾(Intel)稱霸晶片製造市場逾 30 年,在電腦處理器的營收市占率高達 9 成,也是半導體的佼佼者。然而彭博社報導指出,部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英特爾可能被台積電超越,但早在2017 年,台積電市值就已經超越英特爾,而成就台積電的市場趨勢,十年前就開始了。

台積電抓住智慧手機趨勢,深耕十年成為晶圓大廠

台積電是智慧手機製造鏈的關鍵廠商。智慧手機從 2008 年開始普及,手機製造商不是採用高通等公司的處理器,就是像蘋果一樣根據 ARM 的技術設計晶片,由於台積電的良率與生產效率,讓這些晶片的代工製造訂單流向台積電。舉凡科技大廠蘋果、高通,二線企業超微,或是小公司Ampere Computing,都是台積電的客戶。

面對台積電的挑戰,英特爾備感威脅。然而,英特爾在行動晶片市場涉入卻不如台積電。在智慧手機趨勢引爆的時候,英特爾未全力投入相關晶片生產和設計,仍偏重核心事業:個人電腦及伺服器晶片。現在以銷售量看,智慧手機幾乎是個人電腦的 6 倍,這賦予台積電大量營收。

英特爾輕忽智慧手機趨勢,半導體也有良率問題

就半導體製程技術而言,高盛表示,英特爾在 2013 年率先採用 14 奈米技術,但良率問題拖慢英特爾技術升級的腳步, 2019 年底前可能來不及推出 10 奈米製程;台積電卻在同一段時期技術大躍進,從原先的 20 奈米製程進步到 7 奈米製程。

Sanford C. Bernstein 半導體分析師 Mark Li 表示,英特爾在個人電腦、伺服器晶片領域的地位及定價能力,因輕忽智慧型手機趨勢,以及台積電的挑戰而面臨風險。

雖然英特爾在廠房與設備上的資本支出高於台積電,但高勝表示,若將高通、蘋果、輝達、華為等台積電客戶的研發預算加總,不僅大於英特爾,而且差距日益擴增,預估到 2020 年,合計支出將接近 200 億美元(約 6000 億新台幣),至少比英特爾多出 40 億美元(約 1200 億新台幣)。

參考資料來源:
1. 《彭博社》:〈A Company Few Americans Know Is About to Dethrone Intel
2. 《聯合新聞網》:〈彭博:台積電挑戰英特爾龍頭寶座 從對手的錯誤中得利
3. 《鉅亨網》:〈有機會取而代之 彭博:台積電足以挑戰英特爾地位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台積電最新消息

格羅方德不玩 7 奈米,台積電有望拿下 IBM 高階資料中心晶片訂單!

【進 GG,人生不 GG】台積電預計招募上千工程師,百萬年薪領起來!

【微軟攜手台積電創舉】用雲端技術顛覆 IC 設計生態,半導體業如何重新定義產業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