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中美貿易戰升級,為了降低關稅成本,台灣的科技公司逐漸將產能移向台灣。桃園有台灣最主要的國際機場,離台北只有一小時車程,也有完善的工業區,成為廠商青睞的地區。政府也祭出獎勵措施,鼓勵廠商回台。(責任編輯:郭家宏)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溫,桃園可能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由於中國低工資和全球化貿易的影響,大部分科技公司選擇將工廠轉移到大陸,桃園因此長期以來處於虧損。
中美貿易戰升級,台灣科技公司將生產線從中國轉回台灣
但隨著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台灣大型科技公司逐漸將部份生產轉移回國內,並選中桃園這個 200 萬人口的城市。美國總統川普曾暗示將繼續提高關稅,這個回家的趨勢可能因此更加明顯。
桃園距離台北只有一小時的車程,是台灣主要國際機場的所在地,因此成為各科技大廠看中的替代方案。而這些舉措可能破壞數十年來科技產品的供應鏈,舉例來說,台灣一些科技大廠一直以來都在中國基地為惠普和戴爾等公司進行產品組裝。
從 iPhone 組裝商和碩,到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仁寶,都準備結束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在大陸的業務。隨著貿易戰不斷升級,包含蘋果公司供應商英業達在內,這三家公司都開始提高桃園地區的產能,而像廣達等其他公司正在搶購或尋求桃園地區的工廠用地。
「我們的運營模式將在過去二十年中發生重大變化,」和碩財務長林秋炭在會議中表示:「未來,生產將分散在不同的國家,我們將不會繼續在中國建造大型工廠。」
貿易戰仍有不確定因素,科技公司傾向增加台灣現有工廠產能
據外媒先前報導,川普表示,如果他們在 11 月 30 日的 20 國集團會議上不能與中國的習近平達成協議,他準備對最後一批 2670 億美元(約 8 兆新台幣)的貨物徵收關稅,蘋果的 iPhone 和 Macbook 也都可能因此受到新關稅的打擊。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 Angela Hsieh 表示:「由於關稅預期上升至 25%,將加速台灣企業回家的計劃或在新地點建廠。然而,由於貿易戰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大部分公司傾向於首先增加台灣現有廠區的產能,而非花費大量資金另立新工廠。」
雖然台灣的一些公司正在考慮遷移到更遠的東南亞的地區,但大部分公司更願意回到國內。台灣政府似乎看到了機會,同時推出免稅期等獎勵措施,以吸引企業公民重返台灣市場。
「最快的方法是增加現有廠區的產能,尋找新的土地和在其他地方建廠將會太慢。」廣達的財務長楊俊烈表示。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美貿易戰續升溫 台科技業轉擁抱桃園〉。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台灣科技最新消息
從量子電腦到精準醫療,2018 年未來科技展帶你看見台灣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