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GDP 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水準的指標,但全球的經濟學家卻長期對這亙古不變的指摽提出質疑。經濟學家認為,單一數據無法完整揭露該社會的經濟走向,因此影響決策者的判斷依准。
知名經濟學家聯手寫出 OECD 的研究報告,他們認為 GDP 不再適任的理由跟改進方法是什麼?(責任編輯:陳伯安)
世界知名經濟學家 27 日呼籲以替代指標衡量經濟福祉,他們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贊助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只看國內生產毛額(GDP)單一數據是不夠的。
OECD 這項由全球重量級經濟學家撰寫的報告表示:「沒有能以單一數據呈現福祉各層面的簡單方式,就像以 GDP 描述市場經濟產出一樣。」
「客觀的福祉指標對於評估公共計畫和政策的非金錢成本和福利,相當重要。」
厄瓜多、蘇格蘭、不丹和紐西蘭等國所採取的措施可指向達成目標的政策,「有助於挽回民眾的信任,相信公共政策可以達到全民所關心的平等和永續社會。」
經濟學家呼籲:應該打造一個「指標儀表板」
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迪頓(Angus Deaton)、杜然德(Martine Durand)和皮凱提(Thomas Piketty)等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聯手撰寫「GDP 以外:衡量重要經濟和社會表現的指標」(Beyond GDP:Measuring What Coun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報告。
這項報告在南韓仁川召開的 OECD 統計學論壇中正式發表,並呼籲打造一個「指標儀表板」,以展示一般人在一個完整經濟循環中可能面臨的狀況。
舉例來說,僅止於 GDP 和公共債務的指標無法讓決策者了解環境狀態,人民的整體和經濟保障,以及人民對機關組織的信任,或不同族裔或種族的迥然不同待遇。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從GDP看經濟太侷限 經濟學家籲輔以替代指標〉,首圖來源:Pxhere, CC L icensed。)
經濟學家的社會觀察
從 5 個失敗例子切入,行為經濟學之父塞勒將教導什麼是有效的「平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