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成功登陸後回傳首張拍攝照片。(圖取自網頁mars.nasa.gov)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一個探測機器人要登入火星,需要大筆資金與技術在背後支撐。所以就算是第 8 次登陸火星,洞察號降落火星表面時,也引來實驗室內如雷的掌聲與慶祝。洞察號登陸火星的目的就是為了探測火星的地質,成功著陸是個不錯的起頭。(責任編輯:陳伯安)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今天成功降落火星表面,也順利回傳首張照片。
洞察號登陸消息一出,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立刻傳出如雷掌聲及歡呼聲。
(TO 編按:據中央社報導,歷來的 43 個火星探測任務,僅 18 個完好無缺地完成,成功率約為 4 成,而那些成功案例全都來自美國的探測任務。)
這個價值 9.93 億美元(約 298 億台幣)的太空船戲劇性的登陸過程,象徵航太總署第 8 次成功登陸火星。

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地質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26日成功降落火星表面,航太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立刻傳出如雷掌聲及歡呼聲。(圖取自nasa.gov)
洞察號用來探測火星地質,確認登陸時科學家喜不自勝
洞察號設計用來聽取地震及震顫,藉此揭開火星地質的神秘面紗,探索逾數十億年前火星的起源,及其他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的形成。
航太總署任務控制操作員宣布「確認著陸」後,整室壓抑已久的焦慮及興奮情緒瞬間沸騰,數十名科學家從座位上跳起來互擁。
航太總署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接受自家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整室氣氛緊繃,你可以感受到這種情緒。」

洞察號設計用來聽取地震及震顫,藉此揭開火星地質的神秘面紗,探索逾數十億年前火星的起源,及其他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的形成。(圖取自網頁mars.nasa.gov)
布萊登斯坦也說,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已致賀電。
探測號將任職 24 個月,預計探測平均 55 次的火星地震
根據航太總署從火星表面收到的第一則訊息,洞察號看起來狀態良好,成功登陸後回傳首張拍攝照片,但正如預期,洞察號著陸時揚起的灰塵和碎屑沾上鏡頭半透明的蓋子,因此照片布滿斑點。
https://www.facebook.com/NASAInSight/videos/278586502794872/
洞察號重約 360 公斤,尺寸比好奇號小,英文名稱 InSight 為「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簡稱。
洞察號是首個專門揭開火星地質奧秘的探測器,在未來 24 個月(約一個火星年)的值勤期間,科學家預計將探測到 10 至 100 次的火星地震,且洞察號收集的數據將有助他們了解火星大小、密度及組成。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 傳回首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