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蝦皮在 2015 年進軍台灣,靠著易於操作的平台與免手續費免運費的優惠,搶下台灣的電商市場,但免手續費免運費也造成龐大虧損。由於優惠活動已達到搶客的目的,為了止損,蝦皮在今年四月將手續費調升至 0.5% ;近日蝦皮再次宣布, 12/3 再將手續費漲至 1.49%,宣告電商搶客的時代結束,要開始從消費者收割投資成果。(責任編輯:郭家宏)
蝦皮購物最新公告: 12 月 3 日中午起,拍賣賣家成交手續費將從 0.5% 一口氣漲至 1.49% ,讓許多小型賣家大喊吃不消。不過,蝦皮似乎並不擔心,主要是因成交手續費與同業差異不大,其實正在反映,電商 C2C 平台的搶客流血時代逐漸進入尾聲,轉為邁向收割期,而其中的考驗就是,過去靠著大補貼搶下的客源黏著度是否能持續下去。
蝦皮虧損龐大,提升手續費收割在台投資
蝦皮於 2015 年進軍台灣,當時強打免成交手續費、免運費等各種高補貼優惠,再加上易於操作的行動 app,出乎既有的大型電商業者預料,在台電商市場搶下半邊天,甚至將當時最大的網購集團網家旗下的商店街,打到虧損連連,最後在今年 5 月宣布下市。
儘管補貼大戰今年以來逐漸收手, 蝦皮 4 月起開始收取賣家成交手續費 0.5% 、信用卡交易手續費 1.5% ,實際上蝦皮本身也處於龐大虧損狀態。
從蝦皮母公司 SEA 最新公布第 3 季財報來看,單季虧損達 2.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67.4 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大增 6 成,原因是蝦皮持續燒錢。
顯然, SEA 即便對蝦皮投注龐大資源,但勢必會有收割的一天,蝦皮選在雙 11 和黑色星期五消費大檔過後的 12 月,將成交手續費從 0.5% 一口氣調漲至 1.49%,不僅是要開始減低虧損幅度,甚至準備要開始收割過去的投注。
蝦皮提升手續費至 1.49% ,仍低於競爭對手
據蝦皮公布,今年台灣下載用戶數已突破 1500 萬人次,漲成交手續費是為了創新賣家端的功能,也可提供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的確, 1.49% 的成交手續費費率仍低於露天拍賣 2% ,與 Yahoo! 奇摩拍賣的費率相同,僅高於目前仍維持在 0.5% 的商店街個人賣場,不至於引發太多賣家的反彈。
不過,蝦皮上的拍賣賣家有不少是業餘個人戶,會不會因此積極跳槽到商店街個人賣場,或是反映增加的成本在消費者購買的商品,都還有待觀察。
部分蝦皮賣家轉向商店街,但商店街也計畫漲價
至於商店街未來的動態也受到高度關注,畢竟,已經沒有太多虧損的本錢,一般認為,商店街個人賣場在 11 月 1 日起開始收取賣家成交手續費 0.5% 之後,隨著蝦皮調漲,應不會維持太久低費率。
以商店街過去緩步收手免運補貼的情況來判斷,即便商店街不會一口氣調高成交手續費至 1.49%,但階段式的調漲勢在必行。
由於目前個人賣場的手續費仍相對低,蝦皮漲費率消息一出吸引部分賣家轉向湧進,而個人賣場也順勢推活動搶客源,然而,個人賣場 12 月 3 日的免成交手續費活動也僅僅只有 1 天,可看出流血戰已不再是業者接下來要走的路,但要從流血補貼戰熬出頭進入收割期,還是考驗著用戶的黏著度。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觀察〉蝦皮漲成交手續費的背後 C2C電商正在蛻變〉。首圖來源:Youtube)
更多蝦皮消息
戰力展示!蝦皮雙 11 靠 mobile 促銷奇招,促成 3.5 倍銷售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