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根據美國的 CB Insight 統計,不合適的團隊是創業失敗的第三大原因。以 App 創業為例,技術人才是成敗關鍵,然而缺乏資源的新創團隊,該如何尋找優秀工程師組建團隊?

Skygear 是 BaaS 後台服務商,協助 App 開發者縮短開發週期,加速完成產品。本文作者任職於 Skygear ,將經驗轉化為獨到觀點,向我們分享: App 創業該如何在缺乏資源的狀況下,找到合適的人才加入團隊?以及面對資源不足的 3 個做法。(責任編輯:郭家宏)

作者:任職於軟體開發公司 Skygear 的 Queenie

自從出現 WhatsApp 、 Uber 的成功例子帶來了 app 創業的蓬勃發展 ,很多有創意想實踐的人都想利用 app 創業。 App 創業除了需要資金以外,另一個關鍵就是創業團隊的組成了。今天我們來談談,想組成一個科技新創團隊寫一個 app 創業,最少需要幾個人?

App 創業團隊的組成奠定創業成功或失敗

在開始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 CB Insights 發佈有關最常見的 20 個創業失敗原因的統計,其中 ”Not the right team” (「不合適的團隊」)高踞第三名,僅次於「產品不符市場需要」和「資金不足」,可見很多新創公司都在建立團隊的時候摔了一跤。

微網誌平台 Nouncers 創辦人 Eran 曾檢討其中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團隊缺乏一個合適的夥伴來為他的業務和技術決策做判斷和平衡:

“This brings me back to the underlying problem I didn’t have a partner to balance me out and provide sanity checks for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decisions made.” — Eran Hammer – Lahav, Nouncers

至於曾獲 A 輪投資 180 萬美元 、唯在創辦三年後選擇被收購的 Standout Jobs 創辦人 Ben Yoskovitz 則惋惜當初團隊中缺乏技術人員無法獨力做出 MVP 。從這兩位創辦人的反思中我們可以看到,要組成夢幻團隊從來都不容易,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創業的成敗。那麼一個理想的團隊最少需要幾個人?

矽谷新創圈的格言:你只需要 3 種人 – Hipster 、 Hacker 、 Hustler

以一個健全的 app 開發商為例,一般會包含:

管理階層:
CEO(負責公司主要決策和方向)
CTO(決定產品架構、技術方向和資源)

執行階層:
業務顧問或成長駭客(業務發展)
設計師(UX / UI 設計)
軟體工程師(編寫程式)
品管工程師(QA)
專案經理(管理專案進程)
行政人員(處理會計、人資、行政工作)

如果你的資金充足,可以參考以上架構招募團隊成員。但現實中對初創團隊來說,很多時候都沒有足夠條件滿足這種龐大複雜的架構。那麼 Startup 團隊最基本的組成又是什麼?矽谷新創圈一直傳誦著 AKQA 的 CCO Rei Inamoto 的一句話:

“To run an efficient team, you only need three people: a Hipster, a Hacker, and a Hustler. When I look at the better teams I’ve been a part of, this has absolutely proven to be true.” — Rei Inamoto

他提到要組成一個有效率的團隊只需要三個人: Hipster (創意設計者)、 Hacker (精通各種技術的駭客)和 Hustler (行銷產品和公司理念的執行者)

在還沒有組成一個更大的團隊前,核心人物(創辦人)通常會身兼多職,一個人兼任  CEO 、業務拓展、行銷、募資等各項工作,即是剛剛提到「 Hustler 」的角色。如果創辦人沒有技術背景,就需要尋找一位 CTO 負責技術面去開發產品(「Hacker」),再按著資金的餘裕來決定是否需要聘請前端 / 後端工程師來協助開發。又或者如果創辦人本身已經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也可以自己兼任 CTO,直接聘請和指導前端 / 後端工程師開發產品。

找不到合適的人加入 app 創業團隊怎麼辦?

不過在尋找優秀的 CTO 或軟體工程師來負責技術面之前,你可能會先遇到以下問題:

1. 初創時期,很多新創團隊還無法高薪進行招聘,會選擇以股權分配的方式來吸引人才,但股權過度攤分在日後規模擴大時會衍生更多複雜問題。另一方面,加入團隊等於需要共同承擔創業失敗的風險,股權價值的不確定性讓很多優秀人才對「支取低薪 + 股權配給」的制度抱持保留態度。

2. 發現 CTO 相比其他職位更難找到合適的人才。 CTO 對於 app 創業的 startup 團隊尤其重要,除了要統籌各產品的技術解決方案、指引技術方向外,還要能夠前瞻性的發現未來市場對的技術需求,要找到足以勝任 CTO 的人才並不容易。

3. 預算有限,無法招請到優秀或足夠的工程師,延誤了 app 產品的開發時程。

可是創業是分秒必爭的,早一天實現自己的創意,就能早一天搶佔市場,趕在對手之前贏得先機。那如何可以擺脫團隊人力資源不足的限制呢?

1. 挑選合適的 app 開發工具作為替代方案

假設你打算自己兼任 CTO 或已經找到 CTO,但沒有足夠預算再同時聘請前端和後端工程師,又或者找不到優秀的全端工程師(對軟體工程師而言,要同時精通前端和後端的難度頗高),那麼你可以考慮使用一些加速工具,譬如 PaaS(platform-as-a-service)、 BaaS(backend-as-a-service)等等。

前端的知名工具有 Amazon 的 AWS 、 Google Cloud Platform 和 Windows 的 Azure,提供已經架設好的伺服器作為開發的基礎;後端則有 Facebook 的 Parse(但已被 FB 停止服務)、 Google 的 Firebase、香港開發商 Oursky 的 Skygear,除了伺服器還提供已經建構好的後台系統,讓工程師只需專注在產品開發,節省後端的維護成本。

使用 PaaS 或 BaaS 工具的好處在於團隊的人力資源還沒完全到位的時候,能夠藉著已建構好的平台和後台功能,大幅縮減開發時間。除了產品可以早日推出市場, CTO 也可以利用省下的時間來構思產品未來的技術發展和方向

2. 選擇 app 外包公司來承接開發案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自己做設計、寫程式,加上前面提到要找理想的 CTO 加入團隊並不容易,如果沒有相關的專長,也可以考慮外包整個開發工作。超過百萬下載、曾獲 Apple App Store 音樂類別最佳應用程式的 Jamn Player 創辦人 Johnny Quattro 就是以外包的方式打造出 MVP 產品,待 Jamn Player 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後再融資自組團隊,持續發展產品。至於如何挑選合適的外包公司,又是另一種學問了。

不管是使用 BaaS 工具加速開發或是直接把開發的部份外包給專業製作公司,其目的都是盡快先把產品完成,推出市場後透過觀察用戶反饋來改善產品。產品如果能夠成功通過市場考驗獲得小成功,自然能夠吸引投資者的青睞。等到融資成功,就有更多的資金可以運用來發展產品和招募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如果你已經有了名氣和明星產品,也更容易吸引到優秀工程師的目光加入你的團隊。

3. 積極參與不同的 startup 業界活動

解決了產品開發和資金的問題後,也要積極地參與跟新創有關的活動。各地常舉辦業界聚會(meetup)、新創週末(startup weekend)、駭客松(hackathon)或創投比賽等等,多參加這類型活動能拓展人脈,認識更多與你一樣對新創有熱情的人,也有更多機會遇到理想的團隊合作夥伴。

App 新創團隊最少需要幾人? 1 個就可以

前面解釋了新創團隊的基本架構和建議組合,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準則,因為每個產品的需求都是獨一無二的。

比方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做一個 Instagram ,那麼一個擅長內容行銷和社群操作的專家就會比技術人員更有利於初創時期的發展。或如果你想要打造一個 Uber ,那麼熟悉大數據分析和運算的技術團隊就會比業務行銷更重要。人數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你團隊中的人能夠做什麼、擅長做什麼。事實上,市場上一直不乏成功的小規模團隊新創,來看看最有名的幾個例子:

1. Instagram 在被 Facebook 以 10 億美元(約 300 億元新台幣)收購前,團隊只有 13 人。

2. 同樣被 Facebook 收購、當時擁有 4.5 億用戶的 Whatsapp 只有 35 名工程師(後來擁有 9 億活躍用戶的時候工程師也只有 50 人)。

3. 企業溝通協作平台 Slack 花了 5 年時間市值就高達 51 億美元(約 1530 億新台幣),當初的產品創意來自創辦人和 3 位同事製作遊戲時的溝通經驗。

最後一個勵志故事來自著名「稍後閱讀」(save-for-later)服務商 Pocket ,僅 20 位團隊成員就為 2,000 萬使用者提供服務,創業的頭四年更只靠 CEO Nate Weiner 一個人支撐,獨力設計開發網站和 app ,甚至還包攬客服支援。單憑一人之力,就能開發出產品為幾百萬用戶提供服務,所以說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啊!

(本文經投稿作者 Queenie 授權刊登,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寫 App 創業,要組成一個新創團隊最少需要幾人?〉。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作者投稿內文。)

更多新創心法

【投稿】做一個功能和 WhatsApp 一模一樣的 App,需要準備多少錢?

四大指標找到神隊友:AppWorks 分析師看完千位創業者後,給新創的找夥伴指南

【專欄】23 歲 CEO 的矽谷週記:矽谷的創投們,如何決定大把鈔票該交給哪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