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 AI 讓訂單作業快 24 倍,傳產儒鴻紡織如何完成系統自動化轉型?

資策會教研所所長蔡義昌(圖左)、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圖中)、資策會數位所洪毓祥副所長(圖右)

人工智慧被喻為未來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技術,不只資訊廠商積極投入研發,許多企業也在思考如何導入 AI 應用。面對這波人工智慧浪潮,國內一線大型紡織業-儒鴻企業率先起步,在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教研所)、數位轉型研究所(數位所)的共同協助下,建立訂單匯入自動化系統,成為傳統產業 AI 創新轉型的領頭羊。

傳統產業訂單幾乎都由人工處理,格式不一導致成本高昂

教研所所長蔡義昌認為,儒鴻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是面對科技創新的態度一點也不「傳統」,早在多年前便與教研所合作建置數位學習平台,用來進行新人教育訓練,如今因應紡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為了維持競爭力,在教研所建議下擬定 AI 解決方案、也就是訂單匯入自動化系統,由電腦自動判讀訂單,並拋轉至各個系統,希望能簡化人工作業程序、提高生產效率。

儒鴻企業的董事長洪鎮海

儒鴻企業董事長洪鎮海進一步解釋,紡織業的訂單其實非常複雜,不像一般訂單只有品名和數量,而是隱含非常多的資訊,例如:織法、顏色、原物料、洗標上的資訊…等,再加上訂單本身格式也不一致,有些是 Word 檔、PDF 檔或是一封電子郵件。

如此複雜多元的訂單來源與格式,導致儒鴻在接到客戶訂單後,須仰賴專員人工判讀、手動輸入再加以彙整,才能將訂單上的各式資料轉至 ERP 系統,產出工單、採購單…等等單據,進行後續的生產排程作業。

作業時間大降 24 倍,資策會自動化系統幫企業節省一半人力

透過數位轉型研究所開發的訂單匯入自動化系統,訂單處理人員不必一筆筆手動輸入,只要確認系統拋轉後的資訊是否正確,大幅改善、縮短作業時程。洪鎮海透露,原本一張訂單的處理時間為 48 小時,如今只要 2 小時就可以,不只效率提高 90%,作業人力也節省了一半以上,省下來的時間和人力可以用來優化其他管理流程。

資策會數位所的洪毓祥副所長

數位所副所長洪毓祥表示,訂單匯入自動化系統的核心,是資策會自行開發的語意探勘技術,可以自動判別、剖析文字,把對應的資料抓出來後,包含訂單項目、顏色、尺寸等,再輸入至 ERP 系統、轉成相關單據,讓後續的生產製造可以順利進行。

訂單自動化匯入系統,只是儒鴻 AI 創新之路的開始,未來,資策會團隊將繼續協助儒鴻在其他作業上導入 AI 智慧分析,不只加速生產效率,更希望能發揮示範作用,帶領整個紡織業 AI 化。

資策會教研所的所長蔡義昌

2020 所有管理系統智慧化!儒鴻要站上國際市場領先地位

「儒鴻的目標是 2020 年前,所有的管理系統都能智慧化,也就是做到資訊自動拋轉,」洪鎮海說,因為目前的管理系統是以財務會計為核心去設計,為了配合財會作業,導致很多作業流程不順暢,未來希望能結合 AI 技術優化流程,讓資訊可以自動拋轉至相關系統。再接下來,則是 2022 年走向生產製造智慧化,將 AI 技術大量導入工廠,並將各個作業站點整合起來,實現工業 4.0 的目標。

綜觀現今歐美各國製造大廠,皆紛紛透過智慧化及大數據分析的轉型,創造出更多服務價值,台灣製造業若是要繼續保持競爭力,勢必得向儒鴻一樣,積極擁抱科技創新,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永保領先地位。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不用依靠中國市場!台灣工具機搭上智慧製造巨浪,產值連 14 個月正成長
【TechOrange 2018 邊緣運算趨勢論壇】智慧工廠的未來,取決於邊緣運算
打造復健神器 App 一鍵追蹤離院病患,大林慈院為何要做好醫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