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雙 11 對電商來說,早已不是價格之戰,而是網站與物流的頂上之爭。誰能夠不當機、送貨速度與精準度比較快,誰就能獲得消費者的親睞。
本文投稿作者是一家結合物流與電商的倉儲公司,他們將從倉儲業者的角度分析,此次雙 11,中國、台灣電商做了什麼準備。(責任編輯:陳伯安)
作者:倉儲公司 Boxful 企業倉儲物流
「現在下訂雙 11 的貨什麼時候會到啊?」
每年到了雙 11 檔期,PTT 網購版充斥著詢問雙 11 淘寶送貨狀況的貼文,文末網友的回覆從一個月、兩個月動輒「農曆年後才到」都有,多數留言調侃敢在雙十一下單的人是「勇者」,甚至有留言寫道「絕對不挑雙 11 時期買」,原因是太慢又容易爆倉寄丟,後續跟客服的聯繫麻煩又耗時,「折的價錢不值這些風險」 — — 一則則留言似乎顯示出雙 11 發展至今的疲態。
今年,雙 11 滿十歲了。這個最早的「光棍節」2009 年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包裝下成為風靡全亞洲的狂歡購物節,並在去年以年成長 39%、高達 253 億美元(約 7,590 億台幣)的營收勝過美國傳統購物季「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及「網路星期一」(Cyber Monday)的 196.2 億美元(約 5,886 億台幣),正式成為全世界的電商霸主。
儘管數據風光,但網路上的評價卻透露著在倉儲物流跟不上訂單時,雙 11 正逐漸失去消費者的心。《騰訊網》指出,配合雙 11 能賺錢的商家越來越少,一批商家「死在庫存及退貨上」,不僅商家賠錢、物流公司也賠錢,消費者物流體驗又差,導致關注的人越來越少。
這並非亞洲特有的現象,近 3 年來越來越多媒體報導「黑色星期五」有逐漸退燒的趨勢,更有分析指出這是個自相殘殺的行銷活動,削價競爭導致利潤變低,爆衝的單量又拖累 IT 系統及倉儲物流作業,但各大廠商在擔憂銷售量不如預期的狀況下,只能硬著頭皮參戰,而在狂歡購物節能否勝出的關鍵已逐漸由「折扣」轉為「誰的倉儲 /物流準備最週全」。
針對 11 月的電商大月中,業者是怎麼面對爆量的訂單?怎麼調節倉儲物流系統佈局來維持收送的速度?
各自建立物流體系,今年的雙 11 京東、阿里巴巴的倉儲策略是什麼?
過去,淘寶天貓的雙 11 倉儲物流品質長期為人所詬病,PTT 網友「會被物流搞到很崩潰」、「恐怖的不是運送延遲而是因為爆倉貨品消失」、「店家卡,卡完集運卡,卡完機位卡」的留言都顯示出群眾對購物節物流的不信任,而雙 11 的送貨品質更是中國各媒體調查的重點。
央視 2016 年的〈雙 11 快遞亂象調查〉即是記者親自應徵分揀人員,攜帶隱藏式攝影機深入深圳某快遞公司倉庫進行第一手報導,影片中可以發現不論物品是否貼有易碎標籤,分揀員皆採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 — — 直接丟擲,甚至還有拍下分揀員趁亂拆貨取物的畫面,也難怪越來越多消費者寧願選擇多付一點錢避開雙 11,來避開參差不齊的物流品質。
因此,倉儲物流也成為中國電商的必爭之地,長期被形容為「貓狗大戰」的中國的兩大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及「京東」在商業比拼上水火不容,阿里創造了雙 11 狂潮,京東便發起「618 購物節」,但和阿里巴巴不同的是,京東從一開始便選擇自建物流系統,並不斷針對倉儲、營運等環節進行優化,如發展無人機送貨或增加倉庫,並努力改善用戶體驗,就是要做出與阿里巴巴的區隔。
不過阿里巴巴也不是省油的燈,阿里巴巴 2013 年聯合順豐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及韻達)2013 年創立「菜鳥網絡」,宣布正式啟動「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 CSN)項目,便是要利用大數據串連快遞公司、倉庫和分銷中心,借力使力建成自己的物流體系。
根據統計,去年 11 月 11 日「雙 11」當天,大陸的快遞物流訂單達 8.5 億件,年增 29.4%,可見中國物流市場的龐大。那對於今年的雙 11,兩大龍頭又祭出什麼不同的倉儲物流策略?
京東:智慧包裝、磁懸浮技術,打造每小時 1,000 包裹的速度
10 月 18 日,京東物流 CEO 王振輝宣布,京東將在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全面啟動個人快遞服務;同時京東在微信上線了「京東快遞」這款程式,開始試辦個人快遞業務,京東的個人快遞服務主打快速時效、全自營的模式,中國消費者可於微信公眾號「京東小哥」下單寄件,預計將於 2019 年逐步擴展至全中國,可望成為中國首家推出個人快遞服務的電商賣家。
此外,京東物流也首次啟用智慧包裝機,透過磁懸浮技術實現每小時打包 1,000 件包裹的速度,是過去打包作業的 10 倍;而在國際運輸方面,京東物流則提前向海關申請促銷、車輛報備工作,以實現訂單 24 小時通關及出園,並同時與各地航空公司溝通,預定充足的航運班及倉位,投入航空運力已超過去年同期的 3 倍,以確保訂單能再依定時限內到達。
700 台自動導向車、百萬平方公尺的倉庫,阿里巴巴擁有中國最大的智能倉庫
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則主打熱門的 AI 議題,菜鳥網絡 10 月 30 日指出,新的機器人智能倉庫座落於江蘇省無錫市的首個菜鳥物聯網未來園區,配備了 700 台自動導向車(AGV),並透過物聯網技術讓 AGV 能互相避讓、自動配送貨物,使處理包裹數量比一般倉庫多 50%,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菜鳥的另一突破則是雲端視頻監控系統「物流天眼」,連接中國大陸各地貨物轉運中心的攝像鏡頭,結合計算機視覺技術和菜鳥的算法,幫助快遞公司識別閒置資源和物流過程中的異常情況,以迅速解決問題。
此外,菜鳥表示已和物流夥伴在中國大陸預留商品於雙 11 前預先儲存於接近消費者的倉庫,接獲訂單後即可付運,大大減省運送時間;此外,針對跨境物流的部分,菜鳥在中國預留逾 100 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庫,總面積較去年增加逾 80%,並安排了 51 班貨運包機運送包裹至西歐、俄羅斯、東南亞等地,且預留了約 1,000 個集裝箱,將商品經海運送遞至東南亞以及其他地區,以因應「新零售」時代的的物流需求。
不只中國電商在打雙 11,台灣電商也是準備好才應戰
談完雙 11 發源地的貓狗大戰,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台灣,台灣的雙 11 倉儲物流又是怎麼規劃呢?
PChome 網路家庭總經理蔡凱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即表示,去年雙 11 業績成長驚人,暴量物件塞爆物流業者的倉庫,今年初的衛生紙之亂也造成物流業者龐大配送負擔,讓 PChome 引以為戒並從今年第一季開始擴增物流產能,並開始使用大數據分析進行倉儲物流管理。
蔡凱文也說,PChome 於台中配置智能實驗貨倉,以 AI 技術判斷中部消費者喜好以提前準備,並引進台灣電商首創的自動導向無人車(AGV)搬運系統,讓撿貨效率提升 30%;此外,PChome 也成立 100% 持有的物流運輸公司,目前自營配送車隊規模約有 70 輛,運送範圍以台北市為主,希望能在 3–5 年內擴增至 200 多輛,並達到整體運能的 1/3,而今年 PChome 因完成 7-ELEVEN、全家兩大超商取貨,已將運能擴增至去年的 2 倍,對於迎戰雙 11 爆量訂單相當有信心。
另一家電商龍頭富邦媒因去年北部商品太多影響物流速度,今年積極擴大倉庫用地,就媒體報導,富邦媒目前有 7 座大型倉儲,總空間約有 5 萬坪,其中也包含桃園青埔自動化倉儲,富邦媒並說,為了備戰雙 11,還有 4 個衛星倉儲陸續啟用,包含第一季啟用內湖衛星倉、第二季的三重和台南,還有第三季在台中增加的衛星倉,未來也規劃將在南部增加至少一座自動化倉儲,並增加 20 至 30 個衛星倉,希望透過提高覆蓋率,進一步提升配送速度。
另外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蝦皮則於 23 日宣布,將於雙 11 檔期率先試用減塑環保寄件袋出貨,而蝦皮商城也推出環保商品專區「減法生活節」,共同響應環保減塑愛地球,希望能達成「業績第一」、「折扣第一」、「互動第一」、「環保第一」四大第一,並讓雙 11 訂單再破百萬。
儘管各地電商各自祭出不同策略及最新科技面對即將爆量的雙 11,但實際成效如何,仍然只能等到此檔消費檔期過後,消費者何時收到包裹及收到包裹的品質為何,才能檢視了。
而隨著距離雙 11 越近,各大物流工作者也是處於備戰狀態,不僅過去中國有許多媒體深入快遞公司進行臥底報導,近期也有台灣基層物流工作者在網路上 PO 出雙 11 前倉庫爆量的照片,並指出當大家在享受網購時,「累的永遠是物流業的基層物流士」,可見倉庫不僅環境、揀貨方式須受檢視外,員工的勞動條件也影響了社會大眾對品牌的看法。
作者簡介:
Boxful 任意存是一家結合物流與電商的倉儲公司,用戶可透過 Boxful Business 儲存企業文件與庫存,並透過電腦或行動裝置進行即時管理。我們反轉傳統儲存概念提升至倉儲 2.0,致力於建立猶如實體 Dropbox 的服務。
(本文經投稿作者 Boxful 企業倉儲物流 授權刊登,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雙11的貓狗大戰 — — 阿里巴巴 v.s. 京東的倉儲物流之爭〉。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延伸閱讀
天貓網站大當機!雙 11 後湧現巨量退款潮,後悔衝動消費的網民灌爆天貓伺服器啦
雙 11 打趴台灣電商平台!PChome、蝦皮、momo 全掛,帶來哪些商業啟示?
【要掏空你荷包不難】營銷部門伎倆大公開,雙 11 文案為什麼會讓人買到剁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