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日台北市首條純電動公車正式上線,路線行經動物園、信義,最後抵達松山車站。上路前三天,欣欣客運宣布 29 至 31 日民眾皆可免費體驗。
物聯網、電動、太陽能供電、自我診斷,這台車好像有點厲害
欣欣客運此次邀請車王電旗下的華德動能製造電動公車,經歷 5 個月的籌組後上路。台北市首批電動公車在組建的過程搭載物聯網(IoT)技術,不僅結合華德動能的資訊整合系統,也在車體與儲電系統配置車王電的電池管理系統,大幅度提升整體車況效能。
欣欣客運的電動公車能夠分析行車的用電數據、行經路線與能源轉換效能。據報導,華德技術人員說明,此系統最大功效在於能遠端監控行車狀況,包含馬達溫度、剩餘電力、以及還能行駛的總里程數。另外,此款電動公車也能做到自我診斷,偵測車體狀況並對可能引發車體故障的問題及早做處理,以預防行車風險與乘客人身安全。
車體的電量問題也無須擔憂。據統計,電動公車在充飽電的情況下,未載客可行駛 300 公里,載滿客可行駛 260 公里。公車本身在設計過程也添加「緊急模式」,如司機不小心將電量全部用完,車體會將平時儲存的緊急電量放出,總電量至少可撐公車行駛 1 分鐘以上,讓司機有時間將車停靠路邊,以防擦撞危險。
電動公車的充電站也具備高度節能、儲能意識。公車的頂棚鋪滿單晶矽的太陽能板,平均每日可靠日曬產生 150 度電,100 度電供給給控制中心,其餘便能供給電動車充能;再者,停車棚旁也備有智慧儲電箱,因此便可將未使用的電量存以他用。照此循環,欣欣客運的電動公車就可達到自給自足的效能。
7 年內電動公車產業膨脹 3 倍!車王電、華德動能抓準此次標案可說是趁勝追擊
車王電旗下的華德動能於 2018 年 5 月取得欣欣客運電動公車的標案,同時也是台灣唯一擁有交通部頒發「自主開發設計」資格的電動車企業。據彭博社報導,全球電動公車產業將在 7 年內以三倍數劇烈成長,將於 2025 年抵達 120 萬台高數量;這代表電動公車將佔據全球公車量的 47%。
車王電近年積極佈局電池平衡技術,不只追求高效能、低替換率的車用電池,也加強著重在儲能事業的發展。車王電建置的主動式電池平衡技術,能大幅延長電池壽命,也能降低電池的淘汰率;為電動產業做出革新。此次欣欣客運的電動公車充電站就是結合了車王電電池技術,打造出國內首個智慧微電網系統。
目前欣欣客運僅有 12 台電動公車,預計 2019 年將會添補 16 台。柯文哲對此表示:「上線如果ok,目標就是四年 400 輛電動公車。」
參考資料來源:
- 《Bloomberg》:〈Electric Buses Will Take Over Half the World Fleet by 2025〉
- 《科技新報》:〈欣欣客運採華德動能方案,台北市首條純電動巴士聯營路線上路〉
- 《蘋果即時》:〈華德動能交付欣欣客運12台電動巴士 今上路〉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Dyson 投入千億台幣新加坡設廠,2021 我們將會看到 Dyson 的第一台電動車
【光陽臉綠了】Gogoro 結盟宏佳騰、PGO,連快遞巨頭 DHL 都加入電動車行列啦
德國新創車廠研發「太陽能電動車」,邊開邊充電可以永遠不停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