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有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叫做「有捨才會有得」。這句話簡言之就是當人們追求夢想、目標時,時間上就需要放棄其他相對來說較不重要的事情。這道理大家都懂但卻鮮少人願意執行;要不是走火入魔不願捨棄,導致事情不斷往身上加,不然就是投降,去找輕鬆的事情做等到下次心癢。
喬恩‧阿考夫寫《完成》此書,直言你為了達到目標,必須捨棄的事情,還有你該怎麼做抉擇。 (責任編輯:陳伯安)
時間有限,但我們從來不願意承認,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犧牲另一件事。
要達成新目標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投入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時間有限,我們從來不願意承認,你不是只有把時間投入在某事上,而是從他處把時間挪過來用。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必須犧牲另一件事。
完美主義的謊言就是:你全部都做得來。我在此嚴正聲明,不可能。
我敢說,你甚至沒辦法完成大部分。
為了做好某些事,你需要「選擇」哪些會做不好
大部分這類書籍會強調你有能力做更多事,而不是你有必要去確認你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在你原本就行程滿滿的生活裡再塞進事情,不會讓你更好過,只會讓你覺得壓力更大。如果你要避免落入愧疚的陷阱,就必須提前決定生活中有哪些活動是你可以允許自己做得差一點的。
喬許.戴維斯在他的書《每天最重要的 2 小時》(Two Awesome Hours)中,把此舉稱之為「策略性的不稱職」。提前決定你並不在乎庭院照顧得是否得當,這樣的做法就是策略性的不稱職。承認你沒有時間做所有事,在你人生的這個階段,某些事會刻意被擱置。
在我更積極為目標前進時,我選擇擱置以下四件事:跟上電視話題、Snapchat 通訊軟體、電子郵件、修剪自家草坪的滿足感。
對我來說,策略性的不稱職意謂著和這四件事達成和解。這些會隨著時間改變嗎?也許。搞不好將來我會對 Snapchat 如痴如醉。不過,就目前而言,為了讓我全心全意投入重要的事,我必須選擇放棄幾件不重要的事。
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忽略某事會迫使你想出方法。包括我在內的多數人都無法完全不用電子郵件。電郵太重要了,是大眾溝通最常見的方式之一。
為了不管電郵,我必須想出一套策略。我研究每天收到的信件,很快了解到其中只有一成需要我親自回覆。我發現,在一週之內,只有少數信件需要在 24 ∼ 48 小時之內回覆。我必須承認自己沒有魄力完全不理會手機上的電郵圖示,我的大姆指自然而然會移到上面,想都沒想就把它點開。我必須把應用程式的圖示藏在手機畫面的第三頁,埋藏在資料夾內。
先設個目標,再決定什麼應該捨棄
你選擇忽略或捨棄的事情不見得要宏大或長久。
你該選擇捨棄何事?答案終究要看你想完成什麼,但有個快速法可以挑出幾件事。把此事想成紅綠燈吧。有些活動屬於綠燈,推著你前進,讓你更容易達成目標。準備一週份的午餐可能很花時間,但會幫助你達成健康的目標。有些活動屬於紅燈,阻攔你,拖延你,讓你沒有進展。深夜和朋友出遊可能很有趣,但會誘惑你做出吃墨西哥塔可餅這樣糟糕的決定,這類紅燈活動會拖累你的減重計畫。
花個幾分鐘思考一整天的行程,標示出幾件你花時間去做的事。這個任務比你想像中容易。在我們家前院的花圃裡鋪上樹皮覆蓋層,或許能讓房子看起來更漂亮,但如果我的目標是完成報稅,這個活動屬於哪種顏色的燈號,就毋須置疑。我保證,你也會很驚訝地看出某些活動明顯屬於哪種燈號。
社群媒體沒有你想像中的必要,必要時請捨棄
如果你想不出要捨棄哪些事物,讓我來為你起個頭吧:社群媒體。
我知道你很在意如果沒有更新 Instagram,大家會注意到,但我保證不會。我有一次退出 Twitter 十天,關注我的二十九萬人中,沒有人注意到此事。
所以大家常常在期末或大案子迫在眉睫時暫時停用臉書帳號,忙起來的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只是暫時的,而且長久看來,你完成的事情更為重要。
暫時不用社群媒體聽起來或許很嚇人,但別忘了,你曾經有一整年這麼做的經驗了。就是 1997 年。
一旦你擺脫無法面面俱到的罪惡感後,選擇要捨棄哪些事情其實還滿好玩的。完美主義的壓力被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笑聲,因為你列出好多再也不覺得愧疚的事。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由 天下雜誌 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模仿賈伯斯演講奪下標案,土木工程師怎麼靠「會演講」年薪逼近 750 萬台幣?
放棄當世界首富!不申請專利的 HTTP、HTML 發明者,要為你奪回數據自主權
【不見棺材不掉淚】職場有種超愛拖延的人,叫做「我害怕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