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歲女童發明全球首款 AI 桌遊,還霸氣拒絕 Google、微軟 Offer:我喜歡當老闆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又是一個別人家的故事。在美國有一位十歲的小女孩在八歲時就已經研發一款桌遊,專門幫助初學程式語言的人用遊戲跟視覺化的方式認識程式語言的基礎概念。不過真正讓這位小女孩在矽谷不可一世的關鍵大概還是拒絕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Google、微軟的工作。(責任編輯:鄧天心)

據 Business Insider 報導,矽谷最近出現了一款 AI 桌遊,名叫 CoderMindz,能夠幫助大小朋友們(4-104 歲)學習基本的 AI 概念,包括模型、推理、自適應學習等。

這款遊戲的背後是一家名為 CoderBunnyz 的公司,這家公司最特別的一點是:老闆非常非常年輕。

公司 CEO 名叫薩美拉(Samaira Mehta),是一位 10 歲的小女孩。去年,薩美拉在 6 歲的弟弟 Aadit 幫助下,完成了這款遊戲的開發。

這款遊戲面世後不久就在微軟「女孩節」上亮相,還引起了谷歌的注意。

在矽谷的一場研討會上,谷歌首席文化官(People Operations & Chief Culture Officer) Stacy Sullivan 看到了這款遊戲後,給薩美拉小朋友發出了 offer:等你大學畢業,就可以來谷歌上班了。

不過薩美拉小朋友似乎並不領情: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去谷歌打工,因為我比較喜歡當老闆。

薩美拉說,CoderMindz 是史上第一款 AI 桌遊。CoderMindz 已於本月正式推出並在美國亞馬遜開賣,售價 34.85 美元(約 1045 約新台幣),當地包郵。

已經有買家高度讚譽:

這款遊戲簡直是課堂必備,讓我學會了訓練模型、圖像識別是什麼,連反向傳播都看起來很有趣了。

AI桌遊

在 CoderMindz 裡,你可以邊玩,邊熟悉各種 AI 基礎概念:

神經網絡,模型訓練,推理,反向傳播,自適應學習等等,都是桌遊涉及的知識點。

遊戲過程,是模擬一隻圖像識別 AI 的養成:收集數據,訓練,再推理。

棋盤設計成了神經網絡的樣子

遊戲形式,是有點像飛行棋的卡牌遊戲,有「機器人」棋子,有骰子,有普通卡和高級卡代表各種道具。

具體規則不得而知,但確定的是要用道具技能,來完成訓練AI需要的所有步驟,讓「機器人」到達終點。

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獲勝,中途要小心「激光切割(Laser Zap) 」的危險。

如果,孩子們熟悉反向傳播技能的用法,就像熟悉三國殺裡的順手牽羊一樣,機器學習的早期入門,大概也就算成功了。

另外,根據桌遊官網的介紹,學校也可以用 CoderMindz 來輔助教學,遊戲結束之後就開始教小朋友編寫真正的算法,水到渠成。

遊戲還有不同難度級別,用來適應不同程度的小朋友。

別人家的孩子

薩美拉之所以能夠開發出這款 AI 桌遊,與她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薩美拉的成長經歷充滿著傳奇色彩,小小年紀就已經得到了大量榮譽,是貨真價實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還是級別最高的那種。

五歲,一般的孩子剛剛走出幼兒園,薩美拉就有了自己專有的 iPhone、iPad 和 Macbook。

這與她的父親有很大關係。她的父親是一名典型的矽谷印度裔工程師,非常注重給薩美拉提供良好的學習計算機的氛圍。在父親的指導下,薩美拉在五歲開始學習初步的編程語言。

七歲是薩美拉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也是她大放異彩的一年。這一年,她小學二年級,將桌遊與程式語言結合起來,創造出了一個名叫 CoderBunnyz 的編寫程式語言的桌遊。

依靠這個遊戲,薩美拉在 2016 年的 Pitchfest 中擊敗 25 名高中生,獲得二等獎,得到 2500 美元(約 75000 元新台幣)的獎金。

這個獎項引起了 Cartoon Network 一些市場營銷人員的注意,他們幫薩美拉製作了一個視頻,在這個影片中,小女孩成為了現實生活中的「飛天小女警」。

影片的到廣泛傳播之後,薩美拉開始走紅,得到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她開始出現在一些新聞節目中,並在亞馬遜上銷售自己的程式語言桌遊。

在接受 Business Insider 採訪時,薩美拉表示,遊戲在市場上銷售的第一年,就已經賣出了 1000 多箱,收入超過 3.5 萬美元(約 105 萬元新台幣)。

在父親的幫助下,薩美拉還想出了一個「殺手級」的營銷計劃。利用自己的遊戲為學齡兒童舉辦編寫程式語言工作坊,並且發起了一個「 Yes, 1 Billion Kids Can Code」的倡議,允許感興趣的人將游戲捐給學校。「目前一共有 106 所學校利用這個遊戲教孩子們編寫程式語言,」薩美拉說。

截止到去年,也就是薩美拉 9 歲的時候,她的身影已經遍布矽谷各大公司以及活動,擔任演講嘉賓,其中包括微軟、谷歌、英特爾、TIBCO、CUE、矽谷論壇、全球女性大會、開放矽谷、CMG Impact,ApiNxt,PitchFest 等等等等,已經累計被 11 個國家的媒體報導過。

CoderBunnyz一舉成名

讓薩美拉一舉成名的 CoderBunnyz,究竟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

它誕生於 AI 將火未火的時期,目標是要教其他小朋友學編寫程式語言。

不,不止小朋友。遊戲官網上寫著薩美拉的願景:用好玩的方式,讓從 4 歲到 104 歲所有人都愛上編程。這個目標人群,和新推出的 AI 桌遊 CoderMindz 一樣,是異域版的「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

而且,家庭、學校、蒙特梭利幼兒園、STEM 俱樂部、黑客馬拉松等等地方,都可以用。

一套 CoderBunnyz 桌遊包含不少卡牌:

一張 9×9 的棋盤;

介紹了 13 關遊戲的規則手冊;

4 組×52張卡牌;
42 張遊戲元素令牌:
4 隻兔子令牌(它們還有分別有自己的名字:Hopsy、Flopsy、Bingo、Disco)、
4 個目的地、
4 個 bug 修復卡、
4 根胡蘿蔔、
16 個籬笆、
10 個水坑。

當然,還有一個桌遊必備物品:骰子。

卡牌這麼豐富,玩法也就從易到難有很多種。簡單來說,4 隻兔子是移動的棋子,bug 修復卡是用來悔棋的,其他元素令牌用來擺在棋盤上設定目的地和迷宮地形,而 4 組每組 52 張的卡牌相當於工程指令。

想玩遊戲,需要至少 2 個人,最多 4 個人。

在設置了目的地和地形之後,玩家們就要輪流擲骰子,點數是幾就能用幾張指令卡牌,指引自己的兔子在棋盤上前進後退左右轉彎,繞開籬笆、跳過水坑,甚至還能設置 if then else、堆棧、隊列、列表、重複、循環等等比較複雜的程式功能。

用卡牌指揮兔子走向目的地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構建程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遊戲能教給大家的,也就是卡牌裡包含的那些編寫程式的技能。

雖然說是上到 104 歲,但從亞馬遜評論來看,買家們幾乎都是買來給自家孩子玩的。有不少孩子很喜歡,而也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長對這款遊戲有些小意見。

比如說有位叫「N.」的家長,就覺得 CoderBunnyz 還是太難了,他快滿 4 歲的聰明兒子就完全搞不懂該怎麼玩,只好先放著,讓小朋友玩比較簡單的同類游戲。

One More Thing

前不久,知乎上一個「孩子今年開學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現在報課外班學Tensorflow 還來得及嗎?」的問題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很多人都用調侃的語氣說有些晚了。

看到薩美拉,是不是真的覺得有些晚了?

__

(本文經媒體 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10歲女程序員,婉拒谷歌Offer,研發全球首款AI桌遊,現在是一名CEO〉。)

延伸閱讀

馬斯克宣布「超級高鐵」12 月通車!搭一次 30 塊台幣是把高鐵當公車?

【專欄】23 歲 CEO 的矽谷週記:矽谷的創投們,如何決定大把鈔票該交給哪個團隊?

創業必備商概課:為什麼你該先驗證最小可行性產品,而不是寫企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