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走了四十年,產值才達到 4300 億美元;而未來十年就能達到相同數字,翻倍成長到一兆美元。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總裁暨執行長 Ajit Manocha 指出,智慧醫療、智慧運輸、智慧製造、物聯網、大數據等各項新應用,都與半導體密切相關。未來年輕人擠破頭要進去的,可能不是 Google,臉書或亞馬遜,而是打造一切科技基礎的半導體產業。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高度專業分工及水平整合能力獨步全球,如IC 設計、晶圓代工、封測、記憶體等;在 80-90 年代,台清交成可能有半數以上的電機電子學生都投身半導體產業。近二十年網路公司及各種不同新創的崛起,磁吸了不少人才,但也讓始終蓬勃發展的半導體業更加求才若渴。
不止台灣如此,美國、歐盟、日本也都面臨人才短缺問題。負責串連全球半導體業者的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從十多年前就注意到科技人才的不足,提出一連串計畫,從美國、歐洲做起,最近更將培育人才的觸角,伸向台灣。
半導體產值 2030 年前將達到 1 兆美元,十年翻一倍!
Ajit Manocha 去年接任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總裁暨執行長,Ajit 一上任便開始思考半導體產業的機會與挑戰,他在業界資歷超過 40 年,從一入行在 AT&T 貝爾實驗室,歷任飛利浦/恩智浦半導體副總裁、快閃記憶體大廠 Spansion 執行副總裁、晶圓廠格羅方德執行長。今年9 月初他來到台灣,出席「SEMICON Taiwan 國際半導體展」,在幾百名台灣年青學子及工程師面前預言:「2030 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達 1 兆美元。」,當時不過是產值 100 億美元的 IC 產業,經過了漫長的四十個年頭,產值才成長到 4300 億美元;而未來短短的十年內,產值將翻倍到一兆美元。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我認為很有可能!」,Ajit 表示,自己在半導體發展的初期就入行,當時每年只有一到兩個新應用,甚至每隔一年才有新應用出現。十年之後,每年增加到 4-5 項新應用,帶動半導體的需求成長。到了最近十年,新應用層出不窮,每年至少 15-20 個應用領域,都要大量用到半導體科技;物聯網、人工智慧(AI)、5G 行動通訊、車用電子、甚至高效能運算,都與半導體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AI、物聯網、5G 都靠它,半導體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力量
「想要改變世界,來半導體業就對了!」Ajit 說,儘管未來十年半導體業的成長即將飛速狂奔,但人才的供給卻是步步下滑。早在 2000 年初,美國半導體業者就感受到這個危機,因為選擇 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科系的學生比重,從 20% 降到 11%。光在美國矽谷,SEMI 會員企業每年所開出的職缺就有數千個,全球更有超過一萬個職缺須要補足。
在人才的供需求不成比例之下 ,全球半導體業者只好求助 SEMI。於是 SEMI 在 2001年提出了 High Tech U 成長營的計畫,透過三天的深度體驗,把高中生帶進企業,讓企業主管來現身說法,激勵學生,讓他們了解半導體如何改變世界。
好消息是,參加 High Tech U 計畫的美國高中生,畢業拿到 STEM 學位的比例,是沒參加 High Tech U 學生的五倍。另外,參加 High Tech U 的學生,有七成進了半導體業界。迄今 High Tech U 已在全球九個國家舉辦活動,超過 8 千名學生參加。
但即使如此,人才供給仍然不足 ,於是 SEMI 進一步擴大觸角,不止深入到高中之前的學程,跟家長談;同時更往後延伸到大學、研究所、甚至跟年輕的退伍軍人面對面,激勵更多人投入半導體業。
台灣的半導體業對人才的容納量原本就比其他國家更多;Ajit 說,台灣既有半導體生態系,也積極發展其他產業;例如生物科技,而半導體和生技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來達到數位醫療之跨領域產業。他認為台灣在很多領域都可抓住成長機會,IoT、車聯網、AI…等等。「未來十年的成長會很驚人,很讓人興奮;很多資深半導體專業人士與我的看法一樣:『真希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