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如果職場人連睡眠都管理不好,那還談什麼專業呢?據科學報告指出,只要每天有一頓好睡眠,人能做出更好的決定、記憶力增加、錯誤率也會下降。其實不用數據你也知道,沒睡覺隔天上班有多累。
現代人睡前都會玩手機,我們知道玩手機會讓人睡不著,但是背後的科學根據是什麼呢?台大研究團隊發現了,都是因為「藍光」。(責任編輯:陳伯安)
很多人都知道睡前滑手機會讓精神更好、睡不著,卻不知藍光如何進入體內、影響身體。台大團隊發現眼睛裡有一種藍光受體,接收藍光後會向腦部發出訊號,活化全身交感神經。
台大醫院皮膚部、眼科部及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今天(27)在記者會中公布這項研究成果。
藍光波長照 8 分鐘,小老鼠興奮 1 小時
參與研究的台大眼科部醫師林頌然表示,手機、3C 產品普及,使民眾眼睛暴露藍光的時間增加,近年研究也發現藍光恐影響人體睡眠,主要原因是手機螢幕會散發出波長長短不一的藍光光線,其中以波長較長的藍光對身體影響較大,但始終不知道藍光從哪裡進入體內,如何使身體興奮。
林頌然說,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實驗,在小鼠睡前照射 8 分鐘的強烈藍光,發現小鼠的交感神經在 5 分鐘之內增強超過 5 倍,不僅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出汗、腎臟交感神經也活化,可使全身交感神經興奮超過一小時。
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眼睛裡有一種藍光受體,叫作「內生性感光視神經細胞」(ipRGC),是用來調時差用的細胞,這種受體接受到藍光後,會向腦部的視交叉上核發出訊號,活化全身交感神經。
這項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台大眼科部醫師陳達慶指出,這項研究也顯示,睡前若使用手機,恐使眼睛接收過多藍光,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是白天,促使交感神經興奮,反而更睡不著、甚至失眠,不僅傷眼也影響睡眠。
夜間手機調成紅色系,降低藍光影響
尤其很多人喜歡關燈或窩在棉被裡玩手機,在暗處瞳孔放大、進入眼睛的光線量也會大增 5 至 6 倍,對身體影響更大,陳達慶建議,民眾務必在光線足夠的地方使用手機,夜間最好將螢幕調成偏紅色系的顏色,可降低藍光影響。
除此之外,這項研究也顯示藍光對於提神有一定作用,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陳示國指出,自然界最好的藍光來源是太陽和天空,滑手機雖然可以暴露到藍光,但量並不多又會影響眼睛健康,建議想提神的時候不妨到戶外走走,接收天然藍光,有助提神、放鬆心情。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睡前滑手機為何更興奮 台大發現關鍵機轉〉。)
延伸閱讀
什麼都要共享一下?中國版膠囊旅館掛上「共享睡眠」一小時 60 竟一位難求?
原來是光線害你昨晚睡不好!試試讓科技來打理最適合你的睡眠光
透視睡眠的科學:為什麼要睡覺?怎麼睡才能睡飽睡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