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包含維修、運輸等其他服務,樟宜機場與相關航空業務總共僱傭大約 2.1 萬人,航空產業佔 GDP 的 3% 左右,然新加坡人口高齡化問題嚴重,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從事重複性高的機場業務。面對這個問題,以及亞洲旅遊人數不斷突破的高峰,新加坡樟宜機場已經做好充足的準備,投資金額達數百億美金,預計在 2030 開放全自動化的第五航廈,每年可以接待五千萬的遊客,讓這個過去六年被 Skytrax 評為全球最佳的機場,在未來也依舊備受矚目。

「全自動機場」:唯一人類是海關

在這個「全自動機場」中,唯一的人類只有海關。當飛機降落,通過各種嚴謹的監控與識別之後,激光控制的登機橋會自動放下讓乘客下機,而陸地上的無人車會協助卸下行李,並且自動辨識其他機器人以防擦撞,接下來乘客便前往自動通關,領取行李後在「人類」(海關)的檢查下入境或出境。

這一串自動化的過程中,機器人扮演著重要的腳色。目前新加坡民航局和機上餐飲公司 SATS 合作研發機場機器人,測試內容包含可以迅速收集行李的遙控車,以及協助傳遞文件的無人車。

自動餐具包裝系統 提高生產率 36%

合作對象 SATS 餐飲目前在自動化機器領域早有涉略,由於每天需要準備 10 萬份餐點,為了因應如此大量的需求,它研發出了自動餐具包裝系統,提高了 36% 的生產率,並且讓托盤裝配線可以維持在 9 名員工,取代傳統的 45 名。此外, SATS  也使用了特殊技術來繪製食品運送車路線,除了增加 11% 的員工生產率,也讓員工成本在近幾年中首度下降。「從現在到 2035 年,亞洲將有超過 10 億人首次飛行,」SATS 的首席執行官 Alex Hungate 上個月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動化將幫助公司管理更高的產量,而無需額外的人力。」

各大機場將實施自動化服務

除了樟宜機場,倫敦、東京等各大城市也在為機場的全自動化做準備,從員工自駕車到運送行李的車輛都在開發範圍,荷蘭鹿特丹的海牙機場預計於本月啟動自動行李處理系統,而英國也已啟用遙控的電動拖船來搬運小型飛機。相信不久之後,「無人機場」將不只存在於電影裡,自動化的機場服務可以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快速。

參考資料來源:

  1. 《科技新報》:〈新加坡測試無人機場,10 年後啟用
  2. 《Bloomberg》:〈The Airport of the Future Is Here. And It Doesn’t Need Humans

(首圖來源:

instagram)

延伸閱讀

【AI 已經無所不能】化身塔台教練,NVIDIA 未來可能讓機場塔台被 AI 取代?
【廢到好有畫面】日本發明趕飛機專用輪椅,機場拖行李狂奔景象不復見
機器人泊車、Beacon 防丟… … 人家機場都 IoT 了,桃機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