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奇蹟!下肢癱瘓者用「電子脈衝」刺激神經,竟走了一個足球場遠

脊椎 行走 殘廢 電子裝置 療法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脊椎是人類身體的骨幹,更是人類行動的傳訊基地台。脊椎受傷會導致身體部分或全體癱瘓,也就是説,腦袋發送的訊息再也傳遞到到達四肢或執行指令的身體部位。過去,脊椎受傷所導致的癱瘓是一個醫學上無法復原的狀況。

美國一名男子下肢癱瘓 5 年,在電子脈衝的刺激下,他走完了一個足球場的路。這項技術未來會怎麼改變大家對「身體癱瘓」的看法呢?(責任編輯:陳伯安)

美國一名男子 5 年前因騎乘雪橇車發生意外造成癱瘓,現在透過在脊椎裝設小型電子裝置,已能在輔助下再次行走。這對脊椎受損患者,將是潛在重大突破。

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醫院(Mayo Clinic)團隊醫生表示,這名男子現在已能透過腦部發布指令,移轉重量和維持平衡,在前輪助行器幫助下,行走達足球場長度的距離。過去認為這些對癱瘓病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脊椎裝置電子裝置,用電流脈衝刺激失去連結的神經

這名 29 歲男子 2013 年駕駛雪橇車發生意外,導致背部中段脊椎受損,腰部以下完全癱瘓,軀幹下半部無法移動且失去知覺。

醫療團隊 2016 年在男子的脊椎植入一個小型電子裝置。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

這個如 AA 電池大小的無線裝置,能產生電流脈衝刺激因受傷而永久失去與腦部連結的神經。

裝置啟動數週後,男子就能踏出自發生意外後的第一步,但仍需掛上輔具。

令人驚訝的是,經過更多復健和物理治療後,男子能夠支撐身體多數重量,在踏步機上行走。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美國男癱瘓5年 電子裝置刺激神經助再次行走〉,首圖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台灣發展國際環保再生材質:全球高階電子廢塑料是新黃金,連中國都跑來加工設廠
NASA 研究證實:太空旅行讓基因改變,同卵雙胞胎的變化最明顯
【又是台灣之光】工研院新創和日本攜手進軍國際!靠機器人讓下身癱瘓也能輕鬆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