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買一個智慧音箱在家中,只要開口問,音箱就能回答你的各種問題,甚至是念新聞給你聽。

然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智慧音箱,使用的不外乎都是亞馬遜的 Alexa、Google 助手或是蘋果的 Siri,在這種前提下是否又會引起科技公司們另類的「資訊壟斷」,恐怕才是現今媒體與用戶們要仔細考量的事情。(責任編輯:林厚勳)

對擁有智慧喇叭(smart speaker)的消費者而言,以此獲取新聞已稀鬆平常,雖然新科技平台可為新聞產業開闢新渠道,但也引發新聞傳播遭科技巨擘把持的隱憂。

智慧音箱興起,為新聞單位帶來挑戰

隨著亞馬遜的 Alexa、谷歌的 Google Home及蘋果的 Homepod 等這類智慧揚聲器提供新聞快訊及新聞摘要漸增,讓使用者只需開口,即能選擇取得更多深度報導。

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新聞系教授拉德克利夫(Damian Radcliffe)表示,智慧揚聲器是新聞機構「潛在的豐富市場」,這項科技創造吸引閱聽人的新方式,也為新聞單位帶來挑戰。

奧多比分析公司(Adobe Analytics)一份調查發現,32%美國家庭使用智慧揚聲器,其中大多數人每天都使用。另一份由艾迪生媒體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所做的報告指出,77%消費者表示,擁有智慧揚聲器的重要原因是為了新聞,1/3的人會來聽新聞摘要。

搜索引擎土地博客(Land blog)技術分析師兼特約編輯史特林(Greg Sterling)表示,隨基礎技術進步,消費者對使用語音搜索更放心,並對網飛(Netflix)或播客(Podcasts)等「隨選」(on demand)服務感到自在。

已被亞馬遜收購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提供Alexa設備相關更新,因此用戶只需開口問,就能收聽新聞快訊。史特林表示,許多在數位轉型時流失閱聽人的新聞機構將此視為轉機。

讓科技平台擔任傳播新聞要角,恐引發道德法律問題

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資助的人工智能倫理與管理項目(Ethics and Governa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負責人黃提姆(Tim Hwang,譯音)卻表示,讓科技平台在傳播新聞上擔任要角,會引發一系列道德和法律問題。

由於對假消息的擔憂日增,他還表示,設備開發商在做為報導的特定新聞來源可信度上,可能處於更困難的位置。

拉德克利夫表示,谷歌、亞馬遜及蘋果等科技公司,「已成新聞的數位守門人一段時日了」,而這樣的角色份量將隨智慧揚聲器科技進展而增加。他表示,這些公司需對自己如何篩選新聞及消息來源做到更加公開透明。

─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智慧喇叭興起 新聞恐遭科技巨擘把持 〉,首圖截圖來源:Bose 官方網站。)

其他你想看的資訊

中共推出「黨員專用」AI 音箱:內建大量思想課程,給你滿滿的共產黨
【智慧音箱的戰爭】亞馬遜出貨量倍數上升,但市佔率卻少一倍?
亞馬遜智慧音箱全球大賣!銷售量上看 3000 億台幣,台灣大廠鴻海、聯發科惦惦賺翻啦
【Hen 厲害,台灣國語也通捏】遠傳推出全台首個講「台灣腔」的智慧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