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面試者有一個常有的謬誤,我們總認為無論回答什麼問題最後都要回到自己的優點,才能加深印象。但是資深面試官閱人無數,他們也知道面試者的習慣與技巧;小招小式在他們面前不過是可笑的手舞足蹈。
面試官想認識的,是你這個人的行為模式,他不需要華麗的履歷,他要知道的是當你在危機底下會如何處理事情。所以當你被問到「什麼是你最大的失敗?」,你可以從這幾個方向去思考。(責任編輯:陳伯安)
不論是 MBA 或工作的面試,很常聽到面試官問你「什麼是你最大的失敗?」這一題,這時一直想保持完美形象,不斷強調自己優勢的你,可能會慌了手腳而隨便回答。
相對於我的美國、香港、中國學生,我發現許多我的台灣學生,回答的內容總是無法讓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其實這不代表他們不曾失敗過,而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闡述失敗,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應該先從心態開始調整。
面試講自己的失敗:別「無限放大」遇到的挑戰
讓我們先來換位思考一下,想想面試官想為什麼要透過這題更了解你。面試官想要知道,你如何定義失敗?因為失敗跟挑戰很不一樣,像我曾經聽過好多學生回答這一題時,認為自己最大的失敗是「交換學生時交不到朋友」,接著花好多時間說自己剛出國時英文能力沒這麼好,不習慣上課要舉手發言等,看到這裡的你怎麼想?這樣的文化衝擊,稱得上失敗嗎?
我通常會建議學生再想得深入一點,因為這樣的回答,第一會讓 Adcom 覺得,那現在的你又要出國攻讀 MBA 了,你懂得如何處理文化衝擊了嗎?第二則是學生時期發生的事已經太久遠,難道你出社會工作這幾年,沒有更多經驗可談嗎?
很多人因為沒有失敗經驗,所以會「小題大作」,把挑戰的經驗放得好大;或者是講了一個很有挑戰的例子,但是手法不夠高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要強調的是自己的優點,我得殘酷地告訴你,這些招數早就被閱人無數的面試官看出來啦!
面試官之所以會想問這題,是想知道在面對極為惡劣的情況時,你會如何處理,以及你從中學到了一些什麼。懂得這些道理之後,你應該要透過這題讓面試官了解你的自信、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以及你想透過失敗經驗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渴望。
加分的失敗例子:下錯參數公司損失百萬,工程師寫程式自動化流程
我還記得幾年前,陪著一個要申請 MBA 的學生討論失敗經驗,他的經歷讓我到今天還記得很清楚。身為工程師的他,因為有次下錯一個參數,導致公司生產線當晚就損失上百萬;這麼大的傷害已經造成,他在接受公司懲處時沒有就此受挫,反而發現這樣的錯誤很容易因人為疏失而發生,所以他重新更改程式,將這個參數調整為自動,確保不會再有人跟他犯下一樣的錯。
這個學生的失敗經驗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不是在於他讓公司損失慘重,而是他面對失敗時的心態,並在後續採取行動,幫助公司解除盲點,並造福其他同事,也讓他最後進入理想中的 MIT Sloan 就讀。
這個學生除了勇於坦承失敗並承擔責任,另一個重要的關鍵是主管可以憑著這些失敗經驗的依據,在推薦信中寫下具有建設性的回饋,這也是 Adcom 樂於看到的部份。
推薦信是申請 MBA 的必要文件之一,可惜很多台灣學生的推薦信中,都不太會有主管給的建設性回饋,那是因為申請者在公司很少獲得上級授權主導權,做的事大多只是從旁協助,也因此無法從主管身上得到具建設性的建議。
多一個「試錯」精神,就能鶴立雞群
回到問題的源頭,台灣學生為什麼答不好這一題,可能是因為他們缺少冒險犯難的精神。想想我自己也是從小受到台灣教育體制的影響,就是一直在避免犯錯,從沒想過要多冒一點險,走出舒適圈,做些自己不是有百分百把握的事情。
可是現在的我,每年帶著這麼多學生申請 MBA,我發現當大多數人的經歷都很不錯甚至很相似時,能讓你脫穎而出的,就是你是否曾經踏出那一步去試錯、從錯誤中學習,因為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件事,而你勇於挑戰,就是跟其他人不一樣!
不只我有這樣的感覺,最近跟同樣是 MBA 畢業的朋友聊天,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早一點開始承擔風險,多累積失敗的經驗,畢竟隨著年紀增長,對於失敗要付出的代價是越來越大,所以及早培養對失敗的正確心態實在太重要啦!
因為未來不管是到了 MBA 或職場,你都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你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時,世界不會就此停下,別人還是以飛快的速度正在成長著。所以你應該早點明白失敗並不可恥的道理,並強化自己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力。
我喜歡的五月天有首歌是這麼唱的「每個渺小的理由,都困住自由,有些事情還不做,你的理由會是什麼?」今天開始好好的去迎接挑戰跟犯錯,希望下一次你被面試官問到這一題時,你可以有自信地提出一個夠吸引人且真實的失敗經驗了!
(本文經原作者 Sabina Journal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面對「什麼是你最大的失敗?」這一題,你會怎麼回答?〉,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去 Google 總部實習是什麼感覺?實習生表示:就像一個總長 12 周的超難面試
一堂 MBA 課,點出台灣創業者對於「創業」的錯誤認知
想到矽谷工作?矽谷專業行銷人士表示:先從「勇敢發言」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