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矽谷之所以鼎鼎大名就是因為他站在科技前端看世界。所有最先進的事情都會首先在矽谷發酵。台灣很多人也想去矽谷工作不過墊墊自己的斤兩後,深覺好像份量不太夠。
矽谷工作很難,但絕對不是做不到;台灣人有優勢只是你沒看到,從現在準備起,你也能去矽谷發光發熱!(責任編輯:陳伯安)
這幾年跟學生討論職涯規劃時,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很嚮往到矽谷工作,可是就我所知,在矽谷工作一點也不容易,因此 1 月的 Mingle Event 請來曾在矽谷工作的 UC Berkeley Haas 校友 Amy 來聊聊她的矽谷工作生存術!
美國人注重個人價值,亞洲人能力好但不知道「怎麼說」
2014 年從 Haas 畢業的 Amy,MBA 之前從未出國長住或念書,進入 MBA 後好不容易適應了文化衝擊,卻在製藥公司 Eli Lilly 實習的過程中,再次體會到表達能力的重要。
Amy 表示,實習時跟一個美國大學生分在同一組,「那個大學生的簡報做得亂七八糟又不切合主題,可是他常常會追著主管談談自己想在公司做什麼、可以怎麼做;有次主管就跟我說:『Amy 妳的學經歷都非常好,可是表現卻不如那個大學生。』」
談起這段往事,Amy 還是掩不住激動,她說:「當下真的晴天霹靂,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美國念書,竟然會輸給一個大學的小朋友。」隨著工作經驗增加,她逐漸了解對美國人來說,展現個人價值遠比什麼都重要,你要懂得提出自己的意見,並有邏輯的分析方案,「因為美國老闆是要雇人解決問題,看你能貢獻什麼,而不是請你來,還得手把手的教你。」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強調表達能力的重要,因為表達能力不只在申請 MBA 時能派上用場,從 Amy 的例子看來,就算進入職場更要把握機會勇於發言;而 MBA 幾乎每堂課都需要發言、討論,就是在為未來的職場做準備。
我常說很多亞洲人做事能力比美國人好,但也很多人差就差在表達能力。就像我看學生的 essay 初稿,了解他完成的是一件很有挑戰性、很複雜的事情,可是他在 essay 的前一兩段並沒有勾勒出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我就會擔心 Adcom 很難被這篇 essay 說服。
地利人和得做到:學校離得近,消息好打聽啊
Amy 在 MBA 前已在 FMCG 產業累積 6 年的行銷經驗,MBA 期間希望能轉戰到醫療或科技業,並續用一路累積的行銷才能。她表示,雖然 FMCG 產業擺明不收國際學生,不過醫療與科技產業相對較歡迎國際學生,會視每個人的經驗及潛力給予機會。
Amy 是在校內徵才時找到畢業後的正職工作-防毒軟體公司「賽門鐵克」的行銷人員,她說:「比較好的 MBA 都有很強的職涯中心(career management center),Haas 還以產業別區分,若校方與企業維持良好關係,任職其中的校友也都表現出色,很多企業是會為特定學校保留職缺,並直接到校與學生面試的!」
最近不少在校生寒假回來與我分享校園情報,他們提到過去西岸聘僱最多 MBA 學生的企業是 Amazon、Google 與 Apple 等,最近也開始減少為特定學校保留職缺的名額。有人揣測是川普的移民政策影響,可能會讓大公司覺得麻煩而卻步,不過有些學校如 Wharton、Ross、CBS、Kellogg 雖然不在西岸,卻因為校友在職場上展現優異的能力,成為這些雇主的目標學校。
所以我認為,想前進西岸工作,不代表你只能申請西岸學校,有些人在申請過程中不斷加碼多申請幾間學校,免得將來後悔自己在申請前東挑西揀。畢竟西岸學校的招收名額有限,若以 MBA 排名來看,Top 15 名的學校因為校方資源豐富、校友能力好,學生也是很有機會到矽谷工作,不過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多跟幾個校友聊聊,瞭解學校發布的就業報告。
當然地利之便是無可取代的最大優勢,Amy 以實例補充,有時要到公司參訪,搭個 40 分鐘的車就能到目的地,「矽谷生態跟台灣不太一樣,矽谷有很多極具潛力的中小企業,可能就是下一個上市的公司,如果你不長期在這個社群中,很難在同學之間打聽到這些企業的相關消息,這也是其他地區的學生比較難做到的事。」
想去矽谷工作,手裡請緊握 TechCrunch、Bloomberg 等產業新聞
其實我一直覺得,未來想到矽谷工作,不用等到念 MBA 才努力,現在就能開始練功!像是 Amy 提到,台灣行銷人做的事情範疇較廣,不像美國光是行銷部門就能分出至少 10 種細項,「我建議有興趣在美國做行銷的人,可以先到 LinkedIn 上找出你感興趣公司的行銷人員資訊,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是不是你喜歡的,而你的資歷是否符合或者該如何加強。」
Amy 表示,也曾聽過有人認為自己一直都在 FMCG 產業,沒辦法做到美國行銷業的那些細項工作,「我認為台灣產業的行銷終究會邁向電子化,所以你可以自告奮勇接觸新的行銷通路跟管道,例如開始做數位行銷、CRM,為去矽谷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還有一點,Amy 提到美國人較缺乏國際經驗,近年來他們也很想了解亞洲的行銷手法,「像是 FB 一直在 copy 微信的功能,如果你知道微信或其他亞洲企業的行銷手法,也可以多鑽研這方面的知識,變成你能跟別人分享的經驗。」
由於行銷是相當重視溝通的工作,所以英文能力更是行銷人必須加強的部分(應該說所有要出國的學生都要加強!)Amy 笑說:「現在開始不要再看韓劇了,改看美劇吧!多了解他們的大眾文化,要能跟美國同事找到共通點,才能建立關係!」
除了找到與美國人的閒聊話題,Amy 也建議有意前往矽谷工作的人,多看美國科技新聞,像是 TechCrunch、華爾街日報的科技版、CNN 及 Bloomberg,也要透過股票趨勢了解科技業正紅的是什麼,讓自己長期沉浸在這種情境之中,「畢竟當大家都差不多優秀時,能做出差異的就是你做了多少功課,看過公司的多少財報、了解過幾則新聞、跟幾個校友說過話,這些都會顯示在你的面試當中。」
在國外工作確實不容易,不過你一但下定決心要在國外工作,勢必得擁抱不同文化,別想著要他人來包容你,所以從今天開始,快點採用 Amy 和我的各種建議,好好練功吧!
(本文經原作者 Sabina Journal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想到矽谷工作?Berkeley Haas MBA Amy:這些事你今天就該開始做!〉。)
延伸閱讀
一堂 MBA 課,點出台灣創業者對於「創業」的錯誤認知
去 Google 總部實習是什麼感覺?實習生表示:就像一個總長 12 周的超難面試
Google 找什麼人才?大中華區業務總監:「獨立規劃、能完成一個專案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