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要逼蘋果回美國製造,但這可能會讓 iPhone 漲到 6 萬台幣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川普政府為了解決創新高的貿易逆差501 億美元(約 1500 億新台幣),決定提高關稅,讓美國國內消費者或企業能改用其他替代品。

但科技巨頭如蘋果、亞馬遜、Google 等設廠在國外的企業,恐將因關稅提高,成本將反映在產品售價上;除了大企業不好過外,美國內部也將面臨通貨膨脹,固定收入的勞工,調薪空間將受到擠壓。

關於這點,美國總統川普因此在推特上回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在美國建立工廠,將製造流程從中國轉移到美國,不但零關稅還有稅收獎勵。不過這些製造線、零件供應真的能說轉移就轉移嗎?老實說美國的製造成本真的太高了,除了蘋果認為川普的好意窒礙難行,就連老牌車廠福特汽車近日也表示:不可能。(責任編輯:鄧天心)

你願意花 2000 美元(約 60000 新台幣)購買一支 iPhone 嗎?

美國總統川普週末又和美國企業打起了筆戰。

在蘋果警告,新一輪關稅可能會造成部分蘋果產品價格上漲後,川普在推特上回應,他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在美國建立工廠,將製造流程從中國轉移到美國,不但零關稅還有稅收獎勵

不過,這麼做可能不會讓蘋果產品變得更為便宜。

以蘋果最重要的 iPhone 來說,根據 Marketplace 2014 年的一份報告,在美國生產一支 iPhone 零組件的成本約為 600 美元(約 18000 新台幣),幾乎是他國生產價格的 3 倍。

當時報告預計,高昂的成本將推高 iPhone (7 Plus) 價格至 2000 美元(約 60000 新台幣),遠不及被課關稅來得划算。

為何在美國生產的成本會需要這麼高?

據《USA Today》報導,經驗豐富的分析師 Tim Bajarin 指出,蘋果不在美國生產,並不是只有勞動力成本這麼簡單的考量,事實上,美國在 20-30 年前失去了製造業,這些產業去了亞洲、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而且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

在亞洲生產,不但勞力成本較低,高技術的中國工人,週薪約只有 100 美元(約 3000 新台幣),遠低於美國。

而且零件供應商都在亞洲,美國也欠缺合適的生產設備

零件供應就是個大難題。

蘋果每年製造 2 億支的 iPhone,而所需要的 OLED 螢幕、相機感光元件、儲存裝置等等,這些都是在亞洲製造的產品。

亞洲較美國更適設廠製造

蘋果並不孤單。亞馬遜在中國製造 Echo,Google 在南韓 Pixel 手機,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三星,在這方面更具優勢,在南韓、越南及印度製造 Galaxy 手機

即使蘋果真的想將生產線搬回美國,會有美國公司願意成為他們的主要供應商或組裝廠商嗎?

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曾經表示,中國工人受過嚴格的培訓,能以高效率的方式組裝 iPhone,這在美國的教育體系中並不存在,無法提供組裝所需的大量工人

美國蘋果的高層當時估計,他們將需要 8700 名工業工程師來監督 20 萬裝配線工人;而在 2014 年,在美國完成大學級工業工程學位的總共只有 7000 名學生。

《USA Today》的 Jefferson Graham 建議,蘋果可以提供一種特殊的、更昂貴的「美國製」版本的 iPhone,一些美國人可能願意購買。

不過,由於定價,亞洲版本的銷量肯定更好,但 Graham 認為,這仍值得嘗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表示,它是美國最大的納稅人,並且在北卡羅來納州、俄勒岡州、內華達州、愛荷華州和亞利桑那州建立數據中心,未來 5 年預計投資 3500 億美元(約 9.5 兆新台幣)。

蘋果公司顯然認為,這是個更好的方式回到美國,而不是直接把製造流程全回到美國。

__
(本文經合作媒體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何「美國製造」iPhone可能要賣2000美元?分析師:缺人更缺供應鏈
〉,首圖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就是不要中國比我們強」,中美戰爭下昭然若揭的川普之心

坦言中美貿易戰衝擊甚鉅,但台達電創辦人表態:「不會放棄,繼續加大中國投資」

心理素質不足、實際資源也不足,中國可能還沒準備好跟美國拼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