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國際創投 IVP 從 2011 年就開始深根台灣新創,並於 2017 年將範圍擴展至 AI、加密貨幣、娛樂等事業,包括 Pinkoi、M17、Mixerbox、COBINHOOD 等著名品牌。雖然 M17 事件最後以失敗落幕,不過作為 IVP 作為幕後推手的確在創業者需要加把勁時,給予需要的動能與資金。
國際創投 IVP 的台灣合夥人黃立安 Joseph 現身說法,告訴你創業者常有的盲點和台灣人應引以為傲的優點何在。(責任編輯:陳伯安)
2018 年 5 月互動影音媒體集團 M17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提出申請,預計募資 1.15 億美元(約 34.5 億台幣),於 5 月底掛牌,而這幕後推手之一就是國際創投 IVP 台灣合夥人、IESE 2006 年畢業的校友 Joseph!其實早在前一陣子與 Joseph 聊天前,就聽過他在 IVP 做出的一些創舉,我們也就「創業需不需要 MBA?」這個話題做了許多討論,同時擁有創業及 VC(創投)經驗的他,認為 MBA 顛覆了思考能力,幫助他在職涯上看得更遠!
不甘只有美國經驗,Joseph 選擇國際學生 80% 的西班牙商學院就讀
在加州長大的 Joseph,笑稱自己從小到大都只有「加州經驗」,為了看到更廣的世界,大學畢業後決定回到台灣闖蕩,「當時我一邊做新創、學中文還想演戲,結果時間分配得不夠好,三件事都沒做好,最後還是決定回加州工作。」
Joseph 返回加州從事進出口事業,主要市場都在南美洲,隨著事業不斷擴張,他開始體會到自己需要更多財報、會計或談判技巧等商業知識,也必須在客戶面前展現出更有歷練、人脈的商人模樣,於是開始有了攻讀 MBA 的念頭。
「Sabina,可是我從來沒有考慮美國 MBA 耶!」Joseph 笑著說,因為美國 MBA 的美國學生與國際學生比例約為是 7:3,而他一直都在美國念書,因此特別希望能藉由這次的返校進修換個環境,累積更多的國際經驗,於是申請進入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 IESE 就讀。
我可以理解 Joseph 的考量,因為 IESE 國際學生比例高達 80%,更有可能累積到真正的多元化經驗。所以我也會跟學生說,如果未來沒有一定要留在美國工作,歐洲 MBA 在職涯發展及教學品質上都有亮眼的表現,近年來要獲得錄取也不如想像容易。
創業者盲點:以為有錢就能搞定大小事,卻忘了看見問題核心
換了環境的 Joseph,跟大部分學生一樣,在剛入學時就感受到 MBA 的震撼教育,他說:「開學的第一天,好多同學已經準備好履歷,要開始找暑期實習,真的嚇我一跳!我自己是比較沒準備的那群人,所以花了一點時間適應,確認自己的目標並積極拓展人脈。」
我常覺得 MBA 像是一壺越陳越香的好酒,在念書的當下,你可能無法了解這些課程會帶來的收穫,但你會在未來職涯的某一刻,不知不覺發現自己早就將 MBA 所學內化,並能不時展現 MBA 帶給你的能力。
「Sabina,我同意你的說法,因為我就是一直到創業後,才感受到 MBA 對我的影響力。」Joseph 說,他在畢業後並未照著原先的職涯計畫走,反而是結婚、舉家搬回台灣,並開始嘗試創業。
Joseph 表示,不少創業者都認為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卻忽略了問題的核心,可能不是用錢就能改變,「認清問題核心,就是當年 IESE 的 Analysis Business Problem(簡稱 ABP)課程在學的東西,我修這堂課時沒有太大感覺,但是它確實改變了我思考問題的方式!」
以 Case Method 授課的 ABP,是透過各種商業真實案例,運用 Six Step Process 解析問題,並鼓勵學生在作任何決定及採取行動前,透過不斷的收集資料及分析,找到問題的核心。
即使到了今天,Joseph 都還在持續感受 MBA 對他帶來的影響,甚至在親眼目睹許多新創公司慢慢走向終點後,認為先念 MBA 再創業,還是有一定的價值。
Joseph 說:「還沒念 MBA 之前,我也覺得有 800 萬(約為 MBA 兩年的學費、生活費),為何不直接創業?可是我發現一個創業者如果懂得太少,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念 MBA 你會知道更多商業知識及工具,又可以培養人脈,確實有它的價值。」
台灣創業者具備中文與接受外來文化的能力,只差一點推力
在跟 Joseph 聊天的過程中,他不斷強調人脈的重要,我也好奇人脈到底為他帶來了什麼不一樣?他說:「不論是在學校或職場所認識的人脈,對我來說都很珍貴,我是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 IVP 的日本夥伴,因而從新創公司轉作創投,希望能幫助更多台灣新創公司壯大。」Joseph 不只讓台灣新創公司有了在國際嶄露頭角的機會,還爭取到首次在台舉行 IVP 新創年度盛會「Infinity Venture Summit」的機會,對此他說:「我過去五年都到日本參加這個盛會,也看到越來越多日本人投入新創,那時我就在想,台灣也有很多不錯的新創公司,今年是個好好表現的時機了!」
近年來花許多時間找尋有潛力的台灣新創公司,Joseph 肯定台灣人才的潛力,「他們年輕又敢衝,擁有中文語言能力,又能接受外來文化,只是缺了一些臨門一腳的幫助!」因此他希望能持續幫助台灣新創團隊,甚至透過自己與 IESE 的連結,為台灣找到更多歐洲投資者,幫助他們站上世界舞台。
這幾年陪學生申請 MBA,大多數的人畢業後都會留在海外發展,儘管人不在台灣,但是像 Joseph 一樣運用人脈、資源回饋給台灣的也大有人在,像我的學生都很樂意透過我的部落格向有意申請 MBA 的人分享經驗,回台灣時也會抽空舉行 coffee chat,希望未來有更多人願意傳承這樣的精神,讓 MBA 社群甚至台灣更好!
(本文經原作者 Sabina Journal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IESE MBA Joseph:學校教的那堂課,讓我直搗問題核心,看到創業者常犯的錯誤!〉。)
延伸閱讀
去 Google 總部實習是什麼感覺?實習生表示:就像一個總長 12 周的超難面試
Google 找什麼人才?大中華區業務總監:「獨立規劃、能完成一個專案的領導者」
留學最大阻力是錢!送你一份 MBA 籌資指南,拯救你的留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