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機器人弄傷了,誰該來負責:日本攜手民間研擬「統一標準規範」

迎接東京奧運,日本機場引進七款機器人迎賓。(圖/翻攝自網路)
▲迎接東京奧運,日本機場引進七款機器人迎賓。(圖/翻攝自網路)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機器人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已經越來越容易在服務業中見到機器人的蹤影,從巡邏用的機器人,到在櫃台為大家服務的機械手臂,但是這些新型態的「服務人員」卻也衍伸出新的法律問題:如果客人被機器人傷到了,是誰要負責?

身為機器人研發大國之一的日本,近日就決定和民間合作,開始針對相關的責任歸屬制定一套統一規範,期望在機器人普及的未來能夠有效的管制,相信討論出來的結果未來也將成為世界各國採納的標準。(責任編輯:林厚勳)

日本於機場、餐廳、飯店甚至是便利商店各類場景都能夠見到從事接待或商品陳列之機器人服務員的身影。日本政府為了能夠促進生産效率、緩解勞動力短缺,讓機器人更加普及,並拓展機器人產業的海外市場,已和民間攜手,開始制定關於飯店與便利商店等一線機器人的安全使用方法的標準。

安全標準仍待改善,日本與民間合作著手制定統一規範

新制定的安全使用標準將規範機器人活動範圍,降低對人類的危害風險。(圖/翻攝自網路)
▲新制定的安全使用標準將規範機器人活動範圍,降低對人類的危害風險。(圖/翻攝自網路)

目前雖有機器人設計與製造的安全標準,但是使用標準仍有待完善,日本政府與民間合作制定國際標準,針對機器人製造商方面,已制定確保設計和製造過程安全標準。

但是目前針對引進機器人的經營者,在現場實際使用時應遵守的標準仍不完善。這些在機場、餐廳、飯店與便利商店等場景的機器人,需要跟員工與顧客做接觸,新制定的安全標準將會詳細規範根據店鋪布局,預先決定機器人之活動範圍,也會擬定如何降低危害人類的因應措施。

日本羽田機場第一線服務的機器人。(圖/翻攝自網路)
▲日本羽田機場第一線服務的機器人。(圖/翻攝自網路)

至於在使用機器人時,若發生機器人的不當操作,導致相關人員受傷,日本政府也將規範哪些情況將由製造商負責、哪些情況則需要由用戶方來承擔風險。這些得視使用機器人的場所以及定期檢修的狀況來決定。

日本經濟産業省,將與開發和生産機器人的本田、松下和 Cyberdyne 公司展開合作,另外也包括在羽田機場推進使用機器人的安保和訪日遊客嚮導的日本機場大廈株式會社(Japan Airport Terminal),於機器人産業聚落茨城縣筑波市進行討論,並於今( 2018 )年度內制定日本工業標準( JIS )。

日本飯店內的機器人服務員。(圖/翻攝自網路)
▲日本飯店內的機器人服務員。(圖/翻攝自網路)

自 2019 年度起,日本將以JIS為基礎向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申請為國際標準。日本將與歐美和中國大陸等關注在服務第一線引進機器人的國家等合作,力爭在 3 年以內完成標準認證。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這是全球範圍內首次制定服務領域的機器人使用標準。

─ ─

(本文經合作夥伴 智慧機器人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被機器人店員誤傷誰負責?日本政府與民間攜手制定「使用標準」規範 〉。)

其他你會感興趣的機器人

超逼真表情模擬機器人「SEER」登場,看完整個雞皮疙瘩掉滿地啊
賣場機器人老被小朋友欺負怎麼辦?日本研發「竄逃演算法」讓機器人也懂得趨吉避凶!
美國國防部開辦「微型機器人奧運會」,只為找出最適合救災的機器人
IBM 用人工智慧進行「績效考核」,被機器人開除的感覺是什麼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