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年 4 月 25 日,中國民航局發函通知全球 44 家非中國所屬的航空公司,要求這些公司必須在 7 月 25 日之前,將官方網站上對於「台灣」的稱呼,更改為「台灣,中國」,否則將針對這些航空公司進行處罰。
於是,商業經營遭遇到了政治危機,而 7 月 25 日的大限已過,回頭觀望,不少航空公司迫於中國政府施壓,將台灣的名稱做了修改,加上了「中國」二字;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航空公司,展現出了富有彈性的一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些航空公司們都用了哪些神奇、甚至是爆笑的方法避開中國政府的政治施壓吧!
那些沒照做的航空公司們
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幾個數據:中國一共要求了全球 44 家航空公司配合中國改名政策,其中有 37 家將台灣的名稱變更為「中國台灣」或是「台灣,中國」,另外有 7 家在 7 月 25 日期限的最後一刻才進行更名,但是卻不是如同前面幾家,而是使用了一些較為「彈性」的手段,在規避中國規範的同時,避開了承認「一個中國」或是「一邊一國」的敏感政治話題。
至於這些航空公司又走了那些套路呢?大抵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傳統套路:將台灣變成中華台北
來自印度的印度航空(Air India),在 7月初將飛至台灣的航班目的地名稱由「台北,桃園國際機場,台灣」(Taipei, Taoya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aiwan)改為「台北,桃園國際機場,TPE,中華台北」(Taipei,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PE, Chinese Taipei)。
不能用台灣?行,那就把「國家」都去掉吧
來自美國的達美航空,作法則是更加一絕:他們把台灣機場中的的台北、桃園、高雄等地的城市名稱,後方的「台灣」給移除;不僅如此,他們把中國的國家名稱也移除了,所以在官方網站上只會看到諸如「北京」、「台北」等城市名稱,避開了到底該怎麼稱呼國家的尷尬問題。
不能用國名,用幣值總行了吧?
至於同樣來自美國的聯合航空,則是使用了更高端的方式:不能用國家,那用幣值如何?
在美國聯合航空的網頁上,除了效仿達美航空,將台灣機場名稱中的「台灣」字樣移除外,原本在選擇計算機票費用時,都會讓大眾選擇使用哪一個國家的貨幣單位,現在直接使用貨幣名稱,所以選單中不見「中國」、「台灣」等國家名稱,只見「人民幣」、「新台幣」等稱呼,既巧妙的避開了國家主權問題,又留下了足夠解釋的空間,畢竟這樣的設計可以解釋為「不同國家的不同貨幣」,也能解釋為「同一個國家中通行的不同貨幣」。
同場加映:陽奉陰違的雙重網站策略
除了上述的三種主要做法之外,日本航空(JAL)和全日空(ANA) 這兩家日本業者,之前也採取過另外一種做法:在簡體中文的官方網站中遵照了中國政府的要求改名,然而在正體中文與英文官方網站上,卻仍保持原本的台灣用法。
當然,這樣的做法很快就被中國政府發現,並透過官方媒體予以譴責,因此這兩家日本航空公司,最終在實現到期之前做出了更改:把國家名稱拿掉。
從上述的眾多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國家的政治勢力強行介入商業經營時,這些商業經營者的兩難困境。要如何在不得罪不同政治體系的狀況下保持生存,恐怕將會是各行各業的跨國經營者,要提前想好對策的嚴峻問題。
─ ─
參考資料來源:
《中央社》:北京迫改名 航空公司彈性作為一次看懂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Taiwan grateful to United Airlines for imaginative website solution to ‘one China’ rule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Max Pixel,CC Licensed。)
其他相關的文章
蘋果不願侵犯用戶隱私過濾 iMessage 訊息,遭中共官媒狂罵:壞壞!
【中國氣炸也沒轍】唐鳳出席聯合國演講遭中國封殺,改用機器人「突襲」成功開講
【最新統戰技術:造謠科技】中共靠聊天機器人,收復台灣這個彈丸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