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高薪狂挖台韓幹部,企業該怎麼避免人才大出走?

中國企業經常高薪挖腳人才,已經不是一兩天的新聞了,而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中國這樣子的行為可說是越玩越大,而且收買人才的管道已經不局限於台灣,連韓國都開始感受得到中國人的高薪挖角攻勢。

中國半導體發展缺人才

根據中國工信部的「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到 2020 年全中國將需要 32 萬人次的半導體人才,才能支撐產業發展;若是想在 2020 年達到半導體業營收翻 5 倍的目標的話,則至少需要 70 萬名晶片專家,但目前中國只有不到 30 萬人,可見人力是相當的短缺。

TO 延伸:【求才若渴到快渴死?】中國晶片人力缺 40 萬,開五倍薪挖台灣人補漏洞

除了上述條件之外,近期白熱化的中美貿易戰中,中國已經察覺到自家的技術都倚賴國外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因此在政府政策的主導下,開始加緊發展晶片與半導體的關鍵技術,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人才就更顯得重要了。

中國人才都跑 BAT,半導體廠只好下重本挖人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人才卻未必都會到各大半導體廠就職。

在中國,最知名的科技企業就屬於 BAT 三巨頭了,三個字母分別對應到了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三家巨型中國科技公司,由於太過出名,加上給予了非常優渥的就職環境,使得大部分中國前段理工科大學畢業出來的大學生、碩博士生,紛紛以進入 BAT 工做為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下,其他的半導體廠、晶片廠想要吸收到中國自己的好人才,自然就不容易了。

因此,這些半導體廠若是想自救,就只能把人才的腦筋動到了中國境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台灣、美國與韓國;而在中美正在進行貿易戰的狀況下,人力的來源似乎就只剩下台灣與韓國兩個國家了,為此,中國公司不惜砸重本從這兩地挖掘大量需要的人才,挖角時的福利從數成到數倍的薪資都有,令人不禁感嘆有錢卻時能任性。

不只是台灣,韓國也是挖角鎖定目標

不過也因為上述的理由,現在中國工廠挖角的對象不僅限於台灣,也包含了韓國地區。

雖然中國人在文化情結上並不是特別的喜歡韓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韓國在這幾年的半導體與晶片發展上是突飛猛競,韓國境內財團與政府大力的支持下,以三星集團為首的一票眾科技公司,發展出了許多的晶片與半導體技術,而這些人才正是中國目前發展半導體晶片中欠缺的人力資源。

因此,中國工廠紛紛到韓國,用原本薪資的數倍價格聘雇當地人士,到中國上班。根據工廠員工的敘述,現在中國工場內,管理階層大部分都是從台、韓幾國被挖角來的成員。

台灣如何避免被挖:福利、地點與願景三大點加強鞏固

不過,單單只是高薪,真的就能請得動這些台、韓半導體廠的幹部到中國去工作嗎?

對此,業界指出,會願意到中國工作,除了高薪的名利誘惑外,公司給予的優渥福利、工作地點的繁華程度與公司的未來願景,也都會是台、韓幹部跳槽中國時的考量重點。

因此,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若是想避免人才不斷因為中國的挖角而損失,企業們應該從上述三項重點著手鞏固,提高這三項的誘因。而政府也可以針對這三項提供適當的對應福利政策,加強人才願意留在台灣的意願。

─ ─

台灣人才往外流,除了加強重點外,是否有機會從如今的世界創業浪潮中,掌握住新的人才先機?

─ ─

參考資料來源:
《TechOrange》:中國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北京將成「AI 之都」,不要質疑習大大的決心
《TechOrange》:【求才若渴到快渴死?】中國晶片人力缺 40 萬,開五倍薪挖台灣人補漏洞
聯合新聞網:不只台灣!陸挖角也鎖定韓國人才 誘因不只高薪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更多相關好文

中國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北京將成「AI 之都」,不要質疑習大大的決心
【求才若渴到快渴死?】中國晶片人力缺 40 萬,開五倍薪挖台灣人補漏洞
【台灣 Connect with Google AI】簡立峰大讚台灣工程師水準超越世界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