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中國最初推動一帶一路應該可以解讀為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一來可以讓中國企業到更廣泛的地方攻城掠地,一方面也可以將中國國內的失業人口降低。
再者,由中國方對東歐等收入較不那麼高的國家進行基礎建設投資,也可以促使他們跟中國合作、加深關係的意願。但這樣做對東歐國家真的有幫助嗎?或許還是個值得觀察的議題(責任編輯:林子鈞)
德國媒體報導,中國在東歐大力投資基礎建設,不過至今對當地經濟幫助有限,號稱雙贏的「一帶一路」反而成了單行道。
最新一期「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報導,中國大舉投資南斯拉夫解體後的西巴爾幹,在蒙特內哥羅建高速公路,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蓋發電廠,並打算在羅馬尼亞興建核電廠。
其中,全長 350 公里、連結賽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鐵路,總經費 29 億美金(約新台幣 900 億元),貸款、工程師和工人全來自中國,堪稱是中國在巴爾幹半島西部規模最大的基礎建設投資。
中國在東歐推動一帶一路,目的是擴大對歐洲的影響力,例如試圖說服接受貸款的歐洲聯盟(EU)成員國希臘和匈牙利,在歐盟投票時做出有利中國的決定。
歐洲其他國家因此擔心歐洲有被分化的危險,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之前就警告,基礎建設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在面對中國時應守住歐盟的外交立場。
其次,消化過剩的產能也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考量,前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西巴爾幹是中國進入歐盟這個世界最大市場的敲門磚。」
中國投資無益當地經濟,反而促進對方負債
在賽爾維亞,10% 的外國投資來自中國,中國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一座橫跨多瑙河的橋,還買進一座殘破的鋼鐵廠,成功為中國形象加分。
不過,中國的投資顯然無助當地的經濟,也沒有增加對中國的出口,甚至造成對方負債纍纍,到 2016 年年底為止,賽爾維亞已經欠中國的銀行 55 億歐元(約新台幣 2000 億元)。
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ol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中國專家詩麗娜(Justyna Szczudlik)表示:「中國在巴爾幹不是真的在投資,而是放款給基礎建設,造成這些國家長年背債。」
此外,一帶一路在歐洲也面臨法律爭議,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C)正在審查,匈牙利與中國去年 11 月簽約興建鐵路是否違反歐盟公開招標的規定。這份合約至今仍未公開。
–
中國の一帶一路
【強國就是狂!】習大大一帶一路已然成形,首班中國往英國列車抵達倫敦,然後呢?
一場「一帶一路」的發布會:雷軍拉著全明星陣容,馬東、羅振宇一起發佈小米 Max 2
【騰訊出品,品質出包】AI 把「一帶一路」翻成「一公路一腰帶」,這中翻英程度棒呆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德媒:一帶一路成單行道 無助東歐經濟〉,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