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醫療科技越加發達,在高科技的協助下,醫療的精準度有了顯著的提升。
而在這股醫療科技改革浪潮中,台灣其實具備了非常深厚的基礎與底蘊,若是我們能夠好好把握住這股精準醫療盛行的潮流,台灣將大有可為,也能站上世界舞台,發光發熱。(責任編輯:林厚勳)
LIFT 學人許書睿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資訊及統計遺傳學博士,專攻疾病基因檢測、基因體大數據分析。許博士認為,我國擁有基礎設施完善的醫療服務與電子化病歷系統,全民健保納保率超過 95%,資料庫系統化記錄了長時間大多數民眾的用藥與就醫紀錄等等數據。如果能在這基礎之上,結合臺灣深厚 ICT 產業實力發展精準個人化醫療,肯定大有可為。
精準醫療與個人化健康照護是未來趨勢
許書睿博士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利用統計及生物資訊計算方法,解析來自基因檢測所產生之巨量資料,本身具有生物醫學之實驗背景,加上以統計及電腦運算分析資料之實作經驗,期望可以幫助國內基因檢測領域再升級並激盪新的火花,他認為精準醫療及個人化健康照護是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
返國加入科技部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以來,許書睿博士積極參與 LIFT 方案主辦的活動增加廣度,也利用自行提辦活動來增加與適當機構/對象交流的深度。他和多位不同院所科別的臨床醫師交換意見,分享自己在臨床基因體分析的技術,也同時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臺灣大學及醫學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產學研界,針對人類疾病全基因體定序分析等相關領域進行合作或諮詢,也間接促成了許多跨單位的彼此合作。
如何垂直整合基因資料,是台灣最大的挑戰
許書睿博士認為,臺灣發展精準醫療的硬體設備和數據資料都漸漸俱備。從開展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到現在,各大醫療院所一定累積了許多的臨床基因體資料。但要如何跨單位整合這些基因體資料(Genotypes)、臨床表徵資料(Phenotypes),再加上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的支援,並使得這些大數據可以持續累積並永續運用,會是臺灣最大的挑戰。
許博士認為,要實現真正的精準醫療,需要整合臨床醫療人員、生醫研究人員、生物醫學資訊工程師、以及 IT 工程師等跨領域的團隊,所有領域都缺一不可。這也是現在的臺灣需要積極整合的地方。
現今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動精準醫療以及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環視這些國家的人口數目,醫療體系,健康保險制度以及精準醫療相關政策,許博士認為,英國的Genomics England 會是臺灣可以借鏡的對象。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精準醫療及個人化健康照護是未來趨勢,許書睿博士期望能貢獻所學,協助整合臺灣現有高品質醫療服務及資訊產業資源,透過人工智能模式整合基因體數據及電子病例,讓生物醫學產業和現有醫療服務持續升級,讓臺灣在國際相關領域上脫穎而出。
許書睿博士簡歷
學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資訊及統計遺傳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所碩士、輔仁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
─ ─
科技部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eaders in Future Trends,LIFT),期號召臺灣赴海外留學人才返國,將其國際新知帶回國內,並與產學研各界進行交流擴散。歡迎具中華民國籍 45 歲以下有意返國服務的海外學人隨時提出申請;也歡迎產學研界與 LIFT 學人交流合作。
更多相關資訊歡迎鎖定 LIFT 官網:https://lift.stpi.narl.org.tw/about
─ ─
(本文訊息由 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
更多醫療相關好文
台灣醫療科技能站上世界巔峰!橡子園創投台灣合夥人瞿志豪:「台灣最適合做的,就是數位醫療」
Google PM 開課啦!人工智慧該怎麼改善世界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台灣醫療業的 AI 轉型故事】中山醫院關鍵 AI 嘗試,台灣建立的肺炎診斷模型能讓世界搶著要